近日,浙江金華一位小米YU7車主在提車三天后發現車輛存在異常,拆解檢查后竟在地板下方發現不明多余零件,這一事件迅速引發公眾對小米汽車質量問題的關注。

據車主描述,該零件既非車輛固定裝置,也不屬于標準配置。經維修人員確認,該"不明物件"實為空氣懸掛高度傳感器,且原車并未缺失對應部件,屬于完全多余的零件。這一發現讓車主感到震驚,立即聯系小米金華售后部門,提出兩項訴求:出具正式檢測報告并說明問題成因。然而,售后僅以"需上報處理"為由口頭回應,始終未能提供書面說明。
10月17日,車主前往義烏小米服務中心進行專業檢測,但截至目前仍未收到檢測結果。車主明確表示:"不需要額外補償,只要求官方正面回應兩個問題——地板隆起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多余零件從何而來?這涉及生產工藝和品控標準,消費者有權知道真相。"
事件曝光后,網友對此展開熱烈討論。部分網友質疑小米汽車的生產線品控能力,認為"新車提車三天就出現地板隆起和異物,說明生產線可能存在嚴重疏漏",甚至有網友直言"這樣的品質管控連十年前的小作坊都不如"。也有網友指出,多出的零件可能是空氣懸掛系統的重要組件。

這并非小米汽車首次陷入質量爭議。此前,小米SU7 Ultra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就曾引發大規模投訴。該部件選裝價高達4.2萬元,但眾多車主反映其實際性能與宣傳不符,認為存在虛假宣傳嫌疑。目前,已有不少車主通過法律途徑維權,要求按照"退一賠三"標準處理。
面對金華車主的質量問題,小米汽車官方至今未作出公開回應。車主表示,若無法獲得合理解釋,將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這一事件再次將新能源汽車的質量管控問題推上風口浪尖,引發消費者對新興車企品控能力的深度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