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移動的13個地市旗艦服務廳內,一場科技與生活的融合實踐正在悄然展開。人形機器人“南波萬”以標準的服務禮儀迎接每一位到訪者,機器狗“通仔”則用靈活的動作與孩子們互動玩耍。這些搭載多模態大模型的智能終端,已從實驗室走向真實服務場景,成為連接數字世界與現實生活的橋梁。
“我們近期推出了金秋煥新季活動,支持以舊換新補貼疊加分期免息。”當市民林女士詢問優惠信息時,“南波萬”立即給出清晰解答。這款具備自主導航、語音交互和場景化服務能力的機器人,不僅能精準回答業務咨詢,還能用方言與老年用戶拉家常,甚至即興表演歌舞節目。服務廳店長寧靜透露,未來將開設機器人科普課堂,讓科技服務更具人文溫度。
這場服務革命的背后,是江蘇移動構建的“1+1+X+N”解決方案。通過打造“蘇曉伴”AI大腦集成頭部大模型,搭建智能運營平臺實現多品牌機器人統一管理,研發5G背包、多模態交互等六大核心技術,最終形成覆蓋導覽、巡檢、安防等30余個場景的應用體系。目前該方案已獲得3項專利、21項軟件著作權,成為行業可復制的標準化路徑。
在產業生態層面,江蘇移動正編織著更龐大的智能網絡。2025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店小二”傳菜機器人、“茶博士”倒茶機器人等終端組成協作單元,通過數字面板實時調度任務。這種群體智能的涌現,印證了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的判斷——以傳感器、處理器為軀體的硅基生命,正在形成完整的神經中樞系統。
行業數據印證著這場變革的深度:2025年上半年具身智能領域投資達110.37億元,超2024年全年規模。但火熱賽道下,公安巡邏、電力巡檢、養老監護等細分場景仍存在“有軀無腦”的痛點。江蘇移動通過與宇樹科技等頭部企業合作,將解決方案推向政務、電力、文旅等領域,在蘇州智慧社區實現機器人送貨、機器狗巡邏的日常化應用。
在“蘇超”賽事現場,AI機器人與警犬組成的巡邏單元實時監測安全;南通服務廳內,“南波萬”與“通仔”的組合服務獲得市民好評。這些多元應用場景不僅為具身智能訓練提供真實數據,更推動著技術從單點突破向群體賦能進化。江蘇移動正通過硬件到軟件、底層到應用層的全鏈條開發套件,為人機協同的智能未來筑牢技術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