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的第八屆“優路杯”全國BIM技術大賽總決賽在重慶城市科技學院落下帷幕。這場聚焦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高規格賽事,吸引了來自國有企業、行業龍頭及高等院校的900余家單位參與,累計提交作品968份,覆蓋智能建造、綠色建筑、數字化運維等多個前沿領域。
賽事自啟動以來歷經嚴格篩選,通過形式審查、初評及復審等環節,最終152份作品入圍總決賽。參賽項目被劃分為企業組與院校組,現場設置7個答辯組同步開展評審。參賽代表通過現場展示與答辯,系統呈現BIM技術在工程實踐中的創新應用,涵蓋模型精度提升、多專業集成設計、原始算法開發等核心方向。
評審環節嚴格遵循技術規范性與行業應用價值雙重標準。專家團隊不僅考察作品的數字化建模水平,更著重評估其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以及推動建筑行業智能化轉型的潛力。通過多輪質詢與交流,評審組從技術創新性、應用可行性、產業示范性等維度進行綜合評判,確保評審結果科學客觀。
在獎項設置方面,賽事采用分類分級評審機制。進入總決賽前50%的作品獲得金獎,其余作品獲銀獎。同時設立“卓越工程獎”單項獎,由評審專家根據模型復雜度、跨專業協同效果、技術突破性等指標,從入圍作品中推薦5個具有行業引領價值的項目,在頒獎環節進行專題展演。
據組委會介紹,本屆賽事涌現出大量可直接應用于工程實踐的創新成果。部分參賽項目通過BIM與物聯網、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有效解決了施工管理中的質量追溯、進度模擬等痛點問題。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工程建設效率,更為“中國建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賽事的產教融合效應顯著。高校通過參與競賽精準把握行業技術需求,動態調整BIM相關專業課程體系,強化學生的數字化設計與協同管理能力培養。企業則借助賽事平臺發掘兼具技術實力與創新思維的人才,推動BIM技術團隊建設與產業需求深度對接,形成“以賽促教、以賽選才”的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