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貴州省黔西南州正通過一場“數智革命”重塑能源產業格局。從智能煤礦的全面建設到能源專網的全域覆蓋,從無人機巡檢到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正推動當地能源產業向安全、高效、綠色方向加速轉型。
能源數據安全是產業轉型的基石。黔西南州能源局將能源專網建設作為提升網絡安全的核心抓手,通過接入與納管工作,為全州能源數據流轉筑起“數字護城河”。截至目前,全州正常生產煤礦的專網開通率達97.6%,納管率85%,數據上傳率65.8%。該網絡不僅有效防范了數據泄露與篡改風險,還降低了網絡成本并提升了傳輸穩定性。建設過程中,能源局采取“先監控中心、后各科室”的漸進策略,確保工程有序推進,為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煤礦領域,智能化改造正破解傳統產業痛點。晴隆縣全倫煤礦近日通過省、縣兩級驗收,其11701運輸巷智能化掘進工作面和初級智能煤礦建設取得突破。至此,黔西南州已建成3家智能煤礦(含1家高級智能煤礦)和8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實現所有正常生產煤礦智能化輔助系統全覆蓋。通過5G、人工智能、智能傳感等技術,煤礦實現了井下作業自動化、精準化甚至無人化,生產效率與安全性顯著提升,真正實現了“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的目標。
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對電網提出更高要求。截至2025年8月,黔西南州新能源裝機容量達732.06萬千瓦,占比61.76%,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78.04%。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發電量達2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4%。為高效消納綠色電能,南方電網貴州興義供電局推進12項重點電網工程,提升新能源送出能力200萬千瓦。建成的全國首個配電自動化全自愈少數民族自治州配電網,將客戶平均停電時間縮短至0.64小時;覆蓋省地兩調的“水火風光”AGC協調控制系統,實現了多種能源的分鐘級協同調節;70萬千瓦/140萬千瓦時新型儲能的投運,進一步增強了電網靈活性。
科技創新正深刻改變能源運維模式。在巡檢領域,興義供電局李華鵬職工創新工作室研發的無人機智能巡檢項目,通過搭載故障診斷定位裝置,突破地形限制,高效覆蓋故障線路,將工作人員從危險繁重的巡線工作中解放出來,供電可靠性大幅提升。在變電運維領域,文峰職工創新工作室自主研發的“無線傳輸型氧化鋅避雷器多組同步帶電檢測裝置”在500千伏仁義變電站投運,利用北斗衛星同步時鐘技術,將全站檢測時間從4小時壓縮至1小時內,數據同步時間小于1微秒,精度與效率實現質的飛躍。
從地下礦山的智能化改造到天地空一體化的智慧電網,再到前沿運維技術的突破,黔西南州正以“數智”為筆,描繪能源產業安全、高效、綠色發展的新圖景。這條創新驅動的轉型之路,不僅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為能源革命與“雙碳”目標實現提供了實踐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