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來自不同國家的商務人士面對面交流時,語言障礙曾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傳統翻譯方式要么依賴人工成本高昂,要么機器翻譯存在延遲過長、表達生硬等問題。如今,科大訊飛推出的AI翻譯耳機與雙屏翻譯機2.0,正以技術創新重新定義跨語言溝通的體驗。

在上海與迪拜Gitex Global科技盛會同步舉行的發布會上,科大訊飛展示了其AI同傳技術的第三次重大突破。佩戴AI翻譯耳機的雙方,無需等待翻譯人員或手動操作,即可實現雙向實時同傳。更令人驚艷的是,耳機新增的“聲音復刻”功能,僅需用戶提供一句語音樣本,便能以高度相似的音色播報翻譯內容,語氣、節奏與停頓均接近真人口譯效果,讓跨語言對話更具溫度。
技術升級的核心在于中英同傳性能的質的飛躍。傳統機器翻譯常因碎片化表達導致溝通不自然,而此次升級將首字響應時間壓縮至2秒以內,翻譯主觀體驗評分提升至4.6分(滿分5分)。現場體驗中,記者幾乎感受不到延遲,對話如母語交流般流暢。專業詞庫的擴充至10余萬條,覆蓋醫療、金融、法律等高壁壘行業,進一步提升了翻譯的精準度。
國際權威咨詢機構IDC發布的《中國AI翻譯技術評估,2025》報告顯示,科大訊飛在速度、效果、專業度等8大核心維度中位居榜首,其中6項獲滿分。這一成績背后,是其端到端同傳大模型的技術支撐。該模型支持60種語言互譯,即使在網絡復雜環境下,仍能保持穩定性能。例如,上海與迪拜的跨洲際實時對話中,中文與阿拉伯語的同傳延遲極低,準確度與自然度均獲提升。
作為全球首款“骨導+氣導”開放式翻譯耳機,其創新設計解決了嘈雜環境下的拾音難題。多麥克風組合與30度拾音角度設計,結合ENC降噪算法,可精準捕捉5-8米內的定向聲音。同時,定向出音與反相聲波抵消技術確保了溝通隱私。除翻譯功能外,耳機還化身“多語言耳畔智能體”,通過語音喚醒“小飛”即可實現口語陪練、資訊查詢等服務,甚至能生成專屬語音播客。

同步升級的訊飛雙屏翻譯機2.0,則聚焦于會議場景的深度優化。其智能區分講話人功能,可為每位發言者設置專屬名稱,避免多人跨語言會議中的“話不對人”現象。新增的會議紀要生成與分享功能,可基于識別、翻譯后的中文內容,通過星火辦公大模型自動整理紀要,并支持一鍵分享翻譯內容與會議摘要。對于跨國會議黨與業務談判黨而言,這無疑是一套從翻譯到內容管理的完整解決方案。
科大訊飛的全場景產品矩陣已覆蓋硬件與軟件服務。硬件方面,翻譯機服務超百萬用戶,翻譯次數達10億次;AI錄音筆用戶遍布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軟件層面,訊飛同傳已服務50余國,支持超42萬場會議;面向個人與企業的翻譯App與SaaS服務,則實現了從隨身實時翻譯到全場景AI服務的覆蓋。
此次上海與迪拜的同步發布,標志著中國AI翻譯技術正式走向世界舞臺。上海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迪拜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兩地聯動不僅展示了技術實力,更凸顯了中國AI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