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昆侖萬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方漢,憑借其卓越的技術洞察力與戰略決策能力,成為推動AI技術商業化與全球化發展的關鍵人物。這位1974年出生的技術領軍者,自2008年協助創立昆侖萬維以來,帶領公司從傳統互聯網企業轉型為AI領域的重要參與者,業務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旗下產品如Opera瀏覽器、Star Maker等在國際市場占據顯著地位。
方漢的技術生涯始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此后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拓林思、亞信及千橡互動等機構積累了豐富經驗。作為中文Linux奠基人之一及國內早期網絡安全專家,他自1994年起便投身開源運動,倡導技術共享與生態構建。這種技術情懷與商業視野的結合,為他后來領導昆侖萬維在AI領域取得突破奠定了基礎。
2020年,方漢敏銳捕捉到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潛力,提前布局這一前沿領域。在他的推動下,昆侖萬維構建了“算力基礎設施—大模型算法—AI應用”的全產業鏈體系,形成涵蓋AI大模型、音樂創作、短劇制作及社交平臺的多元業務矩陣。其中,Mureka系列音樂模型的研發尤為突出:MurekaO1作為全球首款音樂推理大模型,突破傳統生成式技術的局限,性能超越同類產品SunoV4;Mureka V6則支持10種語言創作,滿足全球用戶需求。方漢認為,AI技術應降低創作門檻,讓音樂成為人人可參與的表達方式。
在短劇領域,昆侖萬維推出的SkyReels平臺通過AI技術優化制作流程,提升內容質量與效率。方漢指出,短劇市場的爆發與AI技術的結合,不僅解決了傳統制作成本高、周期長的問題,更為行業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這種“技術+創意”的縫隙市場策略,使昆侖萬維在巨頭競爭的文本大模型領域外,找到了差異化發展路徑。
技術創新是昆侖萬維的核心競爭力。方漢強調開源生態的重要性,通過開放AI短劇模型等代碼,兩周內吸引超10萬開發者下載使用,加速技術迭代。這種共享模式不僅提升了模型性能,也為全球AI社區貢獻了力量。2025年,方漢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共贏金磚”論壇上分享了這一經驗,強調“技術落地比信仰更重要”,產品需緊貼用戶需求才能生存。
全球化布局是方漢戰略的另一重點。他提出“本地化—場景化—生態化”的三步走策略,使昆侖萬維的產品和服務深度融入不同文化市場。例如,Mureka音樂平臺上線后迅速覆蓋超100個國家,Opera瀏覽器與Star Maker在東南亞、歐洲、中東等地成為主流應用。方漢認為,AI公司需具備文化脫敏能力,通過技術賦能實現“文化平權”,讓缺乏資源的人群也能擁有創作舞臺。
2025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方漢參與圓桌對話時進一步闡釋了這一理念。他以Star Maker為例,指出該平臺在印度、巴西等地的成功,源于對本地音樂偏好與社交習慣的精準把握。這種“工具提供者”與“文化參與者”的雙重角色,使昆侖萬維在國際市場贏得廣泛認可,并榮獲2024年度人工智能企業、生態先鋒企業等多項大獎。
從技術奠基人到商業戰略家,方漢的職業生涯始終圍繞“技術賦能人類”展開。他帶領昆侖萬維在AI浪潮中找準定位,既避免與巨頭正面競爭,又通過細分市場創新實現突破。這種務實與遠見并重的風格,正推動中國AI技術走向世界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