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國內真人短劇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上線數量逼近4萬部。然而,激烈競爭導致行業陷入“成本攀升、制作趨同”的困境。在此背景下,AI漫劇憑借技術優勢與差異化內容,成為短劇行業探索新增長點的重要方向。其中,魔方集團推出的純AI漫劇《武極天尊2之神界篇》,成為“真人短劇IP轉AI漫劇”的典型案例,引發行業關注。
魔方集團自2025年3月啟動動態漫賽道布局,已組建超50人的專業團隊,覆蓋技術研發、內容制作、運營及商業化全鏈條。據公司漫劇投放負責人透露,單月投入已超千萬元,累計投廣費用突破2000萬元,且后續計劃持續加碼。目前,公司旗下運營12個劇場號,其中4個聚焦沙雕漫內容,8個專注動態漫內容。兩類內容定位差異顯著:沙雕漫以低成本、快周期為特點,目標是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快速觸達泛娛樂用戶;AI漫劇則聚焦精品化與IP化,主打重度付費模式,探索IP會員、單點付費等深度變現路徑。
在內容規劃上,魔方集團未來一年將圍繞“季播模式”推出不少于5部S級AI漫劇作品,總集數預計超500集。技術端則聚焦畫面質量提升、生產效率優化與成本控制,目標在三大維度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支撐這一規劃的核心,是公司龐大的IP儲備。數據顯示,魔方關聯短劇超500部,其中《武極天尊》系列真人短劇表現突出,抖音播放量突破6億次,話題量近40億次。除《武極天尊2之神界篇》外,《狗哥》等具備強粉絲基礎與情節沖突的短劇IP,也已被納入動態漫改編計劃。
IP篩選方面,魔方集團建立了三項核心標準:一是數據導向,優先選取小說平臺人氣榜單排名靠前、付費轉化率較高的作品;二是強戲劇沖突,要求IP具備密集情節反轉與“爽點”元素;三是視覺化潛力,強調世界觀與戰斗體系需具備豐富想象空間。目前,公司采取“改編IP為主、原創IP為輔”的策略,改編IP占比約70%,原創IP占比約30%。前者可快速激活原始書粉流量,助力漫劇快速起量;后者則承擔布局未來、構建品牌壁壘的作用。
以《武極天尊2之神界篇》為例,團隊在改編過程中明確了核心目標人群——18-35歲男性玄幻、熱血動漫愛好者。這類用戶偏好爽快劇情、高燃戰斗場景與精美畫面。基于此,團隊在內容設計上強化“爽感”核心,加快劇情節奏,增加戰斗場面密度;畫風選用國漫主流的寫實玄幻風格,人物建模追求俊美挺拔,場景呈現突出東方奇幻韻味。通過AI技術,團隊試圖讓用戶同時獲得動漫的視覺質感與短劇的快節奏敘事體驗。
與真人短劇相比,AI漫劇在視覺呈現上具有顯著優勢。以“陳天極突破神帝之境”這一情節點為例,真人短劇需投入大量成本用于場地租賃與CG制作,且制作周期長達1-2個月,最終效果可能因技術限制顯得平淡;AI漫劇則可直接構建“神力奔涌、法則交織”的視覺場景,細致還原能量爆發與天地變化的震撼畫面。盡管呈現形式不同,團隊在IP還原上仍保持嚴格把控,確保世界觀與核心人設不偏離原作精髓,僅通過技術手段將文字描述的宏大場景具象化。
在單集時長設定上,團隊結合行業現狀與用戶習慣,將《武極天尊2之神界篇》單集時長定為1.5-2分鐘。這一設計既適配用戶碎片化閱讀與短視頻消費需求,可快速切入劇情高潮,降低追更門檻;又利于在短視頻平臺投放,提升算法推薦精準度,擴大作品觸達范圍。
制作過程中,團隊面臨的核心挑戰是平衡“AI生成的穩定性”與“藝術表現的精確性”。早期AI生成內容常出現角色形象不一致、光影邏輯錯誤等問題。為此,技術團隊針對主角陳天極進行LORA專項微調,并建立專屬形象數據庫,確保角色形象在不同場景下保持統一。同時,分鏡和美術團隊對AI生成的每幀畫面進行人工精修和審核,確保最終呈現符合影視級標準。
從行業視角看,真人短劇IP改編AI漫劇存在四大核心機會:一是IP復用降低綜合成本,依托已驗證的爆款IP,可直接激活原有書粉、劇粉流量,減少用戶教育與內容試錯成本;二是突破受眾圈層限制,觸達Z世代二次元用戶,擴大IP覆蓋范圍;三是拓展多元變現路徑,除會員、單點付費外,還可開發周邊衍生品或聯動游戲、文旅等領域;四是制作端降本增效顯著,AI漫劇制作成本較同量級真人短劇降低約60%-70%,周期縮短至3-4周,效率提升超一倍。
然而,改編過程也需規避三大風險:一是人設崩塌風險,若扭曲主角核心特質,易引發原IP粉絲不滿;二是劇情魔改風險,隨意增減關鍵情節會破壞原作精髓;三是制作粗糙風險,若視覺呈現質量低于預期,不僅無法吸引新用戶,還會消耗原IP品牌價值。目前行業已形成共識:IP改編需在保留核心人設、關鍵劇情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優化與視覺升級實現價值升華。
魔方集團的“真人IP轉AI漫劇”模式,為行業提供了拓展IP生命周期、降低入局門檻的參考。該模式驗證了爆款IP跨形態復用的可行性,讓IP從單一短劇形態延伸至多領域,延長商業價值周期。同時,AI技術的降本增效潛力,為中小團隊提供了低成本切入內容賽道的思路。短時長、快節奏的漫劇形態與短視頻平臺傳播邏輯高度契合,為“內容形態-平臺生態”的協同發展提供了實踐案例。盡管該模式的規模化復制仍需時間驗證,但AI漫劇已為陷入同質化競爭的內容行業提供了一條值得探索的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