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黃金消費市場迎來熱潮。在各大商場和街邊金店,隨處可見選購黃金的顧客:年輕人仔細挑選金串珠,長輩則不斷詢問當日金價,就連熱門款式的古法金手鐲也頻頻出現缺貨現象。
今年以來,國際金價持續攀升,五月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后雖經歷短暫調整,但九月再次發力,累計漲幅超過6%。僅2025年,金價就已創下三十余次歷史新高。國慶期間,國際金價連續突破3800美元、3900美元關口,國內零售價從每克898元飆升至1134元,周大福、周大生、老鳳祥等品牌零售價全面突破1100元。
在蘇北某縣城,國慶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周”。婚禮旺季帶動“三金”“五金”需求激增。00后新人小袁和小焦雖打破傳統婚禮模式,取消接親、主持等環節,但在嫁妝選擇上達成共識:舍棄鉆戒,專注購買黃金。小袁直言:“黃金隨時能變現,鉆戒轉手就貶值。”小焦則慶幸提前購入,每克小賺20元,但仍后悔買得不夠多。
相比之下,2023年五一結婚的95后小李和小周則陷入懊悔。當時金價已處高位,他們選擇暫緩購買,等待降價。不料國慶前購入黃金的朋友遭遇價格下跌,而如今金價飆升近50%,創下198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面對持續上漲的金價,兩人決定“哪怕買小件也要上車”。
黃金的吸引力不僅限于婚慶市場。在投資領域,黃金成為居民對抗不確定性的重要工具。某縣城金店銷售透露,國慶前三天銷量較平日周末增長兩倍。00后、90后熱衷購買“小克重金豆”“國潮金飾”作為儲蓄,中老年群體則延續“中國大媽”的搶購熱情。社交平臺上,每周存金豆、攢金飾的理財故事層出不窮。
金價上漲催生促銷大戰。縣城金店推出滿克減現、內購會、贈品等活動,買珠寶送家電、買金飾送銀飾的優惠層出不窮。某網友拍攝的周大福門店視頻顯示,柜臺前擠滿顧客,有人用計算器核算差價,有人反復挑選款式,一位阿姨邊抱怨價格貴邊試戴金鐲。
投資與套現并行。金店店員劉姐在金價突破700元時,將積攢半生的金飾和女兒出生時的如意鎖全部變現。她坦言:“沒有只漲不跌的東西。”這種理性態度折射出市場對黃金波動的認知。
然而,金價飆升并未讓所有黃金企業受益。潮宏基作為A股首家時尚珠寶上市公司,盡管2025年上半年營收增長19.54%,凈利潤增長44.34%,但毛利率持續下滑,從2022年的29.3%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3.1%。周生生、周大生、老鳳祥等品牌營收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高金價抑制消費需求,導致銷量下滑。黃金飾品企業普遍采用“當日金價+工費”模式,定價空間受限。采購成本激增進一步壓縮利潤,疊加熱門商圈密集開店引發的內卷,行業盈利能力持續承壓。
在此背景下,差異化品牌策略凸顯優勢。以“古法黃金”概念走紅的老鋪黃金,通過強調產品設計和文化內涵,弱化金價影響,采用“一口價”策略打破行業慣例。其成功案例引發眾多品牌效仿,文化定位成為新的競爭焦點。
金價波動牽動市場神經。金店內,顧客為搶購黃金欣喜若狂;金店外,投資者冷靜套現離場。這場黃金盛宴中,有人押注上漲,有人及時止盈,市場在漲跌間持續演繹著財富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