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領域兩大頭部企業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在沖刺港股IPO的關鍵階段,因一份路演材料爆發激烈爭端,這場風波還意外波及百度,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此次沖突的導火索,是小馬智行在港股路演中使用的演示材料。該材料將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百度的中國運營數據進行對比。材料顯示,小馬智行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一線城市開展業務;而文遠知行被標注為僅在北京運營。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完成訂單數”一欄,文遠知行被標注為“0”。這一數據引發文遠知行強烈不滿,其CFO李璇當晚在分析師群中發長文,直指小馬智行數據失實、誤導,存在運營區域和數據造假問題,矮化文遠技術實力與全球布局,認為其行為超出正常競爭范疇。
被卷入這場風波的百度也未保持沉默。小馬智行的路演材料中,百度旗下蘿卜快跑被標注為僅在北京和上海兩個一線城市運營,忽略了武漢這一關鍵運營區域。百度投資者關系部人員連夜發聲,稱過往面對友商不實詆毀不屑回應,如今不實之詞愈演愈烈,已依法維權。
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淵源頗深,堪稱“同根生”。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彭軍和樓天城,曾是百度自動駕駛部門首席架構師和“最年輕的T10工程師”;文遠知行創始人韓旭,則是百度自動駕駛首席科學家。如今,昔日百度無人車的戰友,在港股IPO的獨木橋上成為競爭對手,這場貫穿全年的“互撕”在上市前夜達到高潮。
這場爭端背后,是兩家公司巨大的估值差距。截至美股10月28日收盤,小馬智行市值達84億美元,文遠知行市值36億美元,相差48億美元。按常理,小馬智行已有近2倍估值優勢,為何還在路演材料中激進對比并質疑對手數據?這要從兩家公司的發展歷程和資本市場表現說起。

小馬智行成立于2016年,文遠知行成立于2017年,均是中國L4級自動駕駛賽道頭部企業,在技術路徑、商業化落地和資本運作上并駕齊驅。2024年四季度,兩家公司以相近市值先后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經歷股價破發和“概念熱”的暴漲狂跌后,相繼選擇赴港股雙重上市。2025年4月23日成為分水嶺,小馬智行公布第七代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宣稱自動駕駛套件總成本較前代下降70%,當天股價暴漲30.53%,估值差距迅速拉開。不過,有投資人表示,目前兩家公司收入都很少,短期市值波動無法判斷未來市場格局。
目前,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都未實現大規模產品落地和自我造血,估值差距更多是小馬智行在“資本敘事”上的暫時勝利,這對正在融資的兩家企業獲取港股市場資金至關重要。小馬智行擬融資金額72億港元,遠超文遠知行的29億港元,這或許是其更有動力向市場證明自身“遙遙領先”的原因。
從雙方招股書看,小馬智行2025年上半年營收2.54億元人民幣,高于文遠知行的2.00億元人民幣;經調整凈虧損5.34億元人民幣,低于文遠知行的8.9億元人民幣。但兩家公司都處于巨額虧損狀態,上半年合計虧損超14億元人民幣。在未盈利情況下,比拼的是未來“故事”。小馬智行強調自己是“唯一”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同時開展“完全無人”Robotaxi“收費運營”的企業;文遠知行則稱自己是“全球唯一”擁有7國自動駕駛牌照、運營“全球最大”L4車隊之一(超1500輛)的公司。小馬智行路演材料通過口徑設定暗示文遠覆蓋面不如自己,引發文遠知行強烈反彈。
這場爭端本質上是“資本續命戰”,爭奪的是活到盈利“那一天”的最后一張門票。當前,資本市場對智能駕駛賽道邏輯已變,不再為“技術故事”慷慨解囊,轉而嚴苛審視“成本模型”和“盈利預期”。兩家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巨額虧損,如倒計時時鐘,催促它們在耗盡現金前“上岸”。此次“同日招股”赴港IPO,關乎“全球Robotaxi第一股”虛名,更關乎72億港元與29億港元“彈藥”歸屬,這筆錢或將決定誰能活得更久。與此同時,賽道競爭愈發激烈,整車廠、出行平臺和供應商紛紛入局,這場上市前夜的“同室操戈”已超越“內卷”范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