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現代農業薯類產業技術體系近日在婁煩縣馬家莊鄉潘家莊村舉辦了一場馬鈴薯全程機械化作業現場演示活動,首次向公眾展示了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自走式馬鈴薯收獲機。這款新型農機裝備憑借其智能化、自動化特性,成為現場關注的焦點,吸引了眾多當地種植戶駐足觀看。
演示現場,無人駕駛自走式馬鈴薯收獲機在田間平穩作業,其流暢的轉彎動作和精準的作業效果贏得了種植戶的一致好評。“這臺機器操作靈活,特別適合我們這里的小地塊”“挖得干凈還不傷土豆,省了不少人工”……類似的稱贊聲此起彼伏。據研發團隊介紹,這款收獲機由趙旭志、賀孝兵兩位專家聯合開發,集成了挖掘、薯土分離、集中鋪放等多項功能,并在小型化和無人化方面取得了技術突破,有效解決了丘陵山區農機作業的適應性難題。
與傳統拖拉機掛接的收獲機相比,這款自走式收獲機的整機長度縮短了30%以上,結構更加緊湊,轉彎半徑更小,特別適合山西省丘陵山區的小地塊作業環境。其采用的無線控制技術實現了遠程精準操控,大幅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研發團隊還透露,該機具加裝北斗導航系統后,可進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為馬鈴薯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裝備支撐。
除了無人駕駛收獲機,演示會還同步展示了去年研發的丘陵山區自走式馬鈴薯種植機。這款裝備已在我省馬鈴薯主產區推廣應用,有效解決了機械化種植難題,實現了播種深度、密度和施肥量的一致性和精準性。現場,參會代表和農戶們還觀摩了旋耕機、中耕培土機、無人植保機和殺秧機等配套裝備的協同作業演示,這些裝備共同構成了完整的馬鈴薯生產機械化解決方案。
據測算,這些專用裝備在丘陵山區的應用,預計可使馬鈴薯畝均生產成本降低300元以上,勞動生產率提高3倍以上,為農民增收和產業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省薯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表示,近年來,體系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針對馬鈴薯生產中的瓶頸問題開展系統性技術攻關,突破了機械化發展的關鍵難題。
演示會結束后,參會專家還就種植戶提出的生產問題進行了現場答疑,并與代表們深入交流了薯類產業的發展路徑。大家一致認為,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協同應用,是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轉變、賦能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這些凝聚著科技智慧的農機裝備,正在三晉大地上書寫著“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新篇章,為山西省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