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雷軍第六次站上年度演講臺,以“改變”為主題展開分享。盡管演講內容依舊圍繞造芯與造車的艱辛展開,但聽眾的共鳴感似乎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減弱。不過,拋開演講本身,小米近年來的戰略調整確實引發了行業關注,尤其是手機業務板塊的變革尤為顯著。
在同期發布的旗艦系列小米17上,小米展現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破局”姿態。雷軍在發布前通過微博喊出“全面對標iPhone,正面迎戰”的口號,這并非首次。早在2021年,小米便提出過類似目標。經過小米13、14、15三代機型的迭代,小米成功塑造了“小屏旗艦”的差異化標簽,在國內4000-5000元價位段的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11.4%躍升至今年二季度的24.7%,穩居國內第一。
然而,旗艦系列的成功并未帶動整體手機業務ASP的提升。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機ASP甚至出現小幅下滑。業內分析認為,長期聚焦“小屏旗艦”的策略已觸及用戶增長天花板,疊加換機周期延長,小米亟需通過產品創新吸引新用戶群體。這一背景下,小米17系列的轉型顯得尤為關鍵。
小米17 Pro的“背屏”設計成為此次變革的焦點。盡管這一功能在“米粉”群體中爭議較大——部分用戶認為其侵占電池空間(基礎版電池容量達7000mAh),且實際交互功能如接打電話、音樂控制等實用性有限,但小米顯然瞄準了更廣泛的年輕時尚人群和女性用戶。背屏可作為后置攝像頭取景窗,并支持AI生成個性化壁紙,試圖通過情感化設計拓展用戶邊界。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此次選擇“背屏”并非盲目創新。2017年魅族Pro 7曾嘗試類似設計,但因需手動喚醒、交互邏輯割裂而迅速退場。如今,隨著“息屏常亮”技術的成熟,背屏得以作為個性化表達載體重新登場。小米17 Pro在引入新功能的同時,仍保留了潛望式長焦鏡頭,并將電池容量較上代提升,兼顧了創新與實用性的平衡。
在芯片領域,小米17系列全系搭載高通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未采用自研玄戒O1芯片。這一選擇背后,既有玄戒O2性能對標上代SoC、發布即落后的風險,也受限于臺積電3nm工藝產能緊張。但雷軍在演講中明確表示,小米造芯是長期戰略,預計投入超500億元、耗時十年以上。
小米自研芯片的進展已超出市場預期。第三方測試顯示,玄戒O1在SPEC 2017套件中的“性能核”能效逼近驍龍8Gen 5,“能效核”表現甚至超越。盡管CPU主頻和GPU性能仍與主流平臺存在差距,但玄戒O1的完成度已扭轉外界對小米研發能力的質疑。更關鍵的是,小米憑借玄戒O1的推出,在產業鏈中獲得了更強話語權,例如成為高通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的全球首發品牌,這在過去難以實現。
隨著“雙芯”戰略的推進,小米正試圖打破旗艦SoC領域“贏家通吃”的格局。從手機設計到芯片自研,小米的轉型之路雖充滿挑戰,但其對技術創新的堅持已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