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電商市場正成為國內品牌商家尋求增長的新藍海。這片擁有7億人口的市場,不僅電商經濟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4%,更預計到2030年規模將突破4100億美元。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和購買力的提升,為品牌出海提供了廣闊空間。然而,多語言障礙、本地化運營難題、跨境物流復雜性以及高昂的營銷成本,讓許多商家對東南亞市場望而卻步。
面對這些挑戰,東南亞本土電商平臺Lazada推出了“一鍵輕出?!庇媱?,旨在為天貓品牌商家降低出海門檻。通過與天貓的系統打通,商家無需組建海外團隊、無需注冊海外店鋪、無需處理售后退款,即可將商品銷售至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菲律賓五個國家。商家只需將訂單商品發至國內中轉倉,后續的跨境運輸、清關、派送及退貨均由Lazada負責,真正實現“零門檻”出海。
Lazada總裁千城表示,該項目背后有兩個核心支撐:一是內部協同,天貓小二深度參與商家篩選,確保入駐品牌的質量;二是系統打通,通過AI技術實現天貓與Lazada店鋪的實時同步,商家在天貓的商品、庫存、營銷活動會自動映射至Lazada,形成“雙胞胎”店鋪。千城強調:“我們希望把出海的門檻降到最低,讓品牌先邁出第一步。如果市場反饋良好,品牌可以進一步深化運營,我們會全程支持?!?/p>
Lazada選擇此時與天貓深度合作,源于對東南亞市場潛力的精準判斷。數據顯示,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已達萬億人民幣級別,其中電商平臺規模約1200多億美元。更關鍵的是,這片市場擁有1.5億具備品質消費需求的中產人群,但品牌商品在電商GMV中的滲透率僅為10%至30%,遠低于中國市場的50%以上。這種滲透差,為高品質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增長空間。
AI技術的應用是“一鍵輕出?!庇媱澋年P鍵。Lazada通過AI導購助手、AI翻譯、AI圖生圖等技術,解決了商家與消費者的溝通障礙,降低了運營成本。例如,品牌可以上線自己的AI agent,用專業的品牌知識庫直接服務消費者;AI還能自動生成商品詳情頁的智能問答,讓中國團隊運營的店鋪看起來像本地品牌。Lazada承諾為用戶提供“只跑一次”的客服解決方案,目標是在80%的場景下一次性解決用戶問題。
在物流履約方面,Lazada的跨境項目“LazGlobal”為“一鍵輕出海”打通了鏈路。商家只需將商品發至國內指定倉,后續的國際物流、清關、派送及退貨均由平臺負責。這種模式不僅簡化了操作流程,還降低了商家的物流成本。例如,天貓骨傳導耳機品牌韶音,最初通過跨境小包直郵試水東南亞市場,產品力強、需求匹配,很快在Lazada跑出爆款。隨后,韶音轉向本地備貨,現在90%以上的訂單由本地履約,配送更快、體驗更好、轉化更高。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國內美妝品牌卡姿蘭。針對東南亞市場悶熱潮濕、脫妝嚴重的特點,卡姿蘭研發了適配本土消費者需求的黑磁散粉,成功打造爆款。千城表示,品牌針對區域消費者訴求做定制研發,是Lazada希望看到的合作終局。通過“一鍵輕出?!庇媱?,Lazada不僅希望幫助品牌賣貨,更希望品牌能在東南亞扎根、建立品牌心智、服務本地消費者。
目前,Lazada正聚焦于“品質商城”方向,通過與天貓的系統級綁定,解決東南亞高品質供給不足的問題。從LazMall的專屬頻道到搜索推薦的流量傾斜,再到雙11等大促的專屬會場和營銷IP,Lazada試圖用站內外資源扶持品牌商家。然而,這一模式也面臨挑戰,如如何平衡國際品牌在全球的定價體系、如何讓更多非標品類也能“輕”起來等。但Lazada已明確方向:不再滿足于做一個貨品流通的渠道,而是要成為一個讓品牌生根發芽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