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載體,其衍生的消費市場已成為觀察中國節日經濟的重要窗口。每一個消費場景的變化,既折射出民眾節日需求的升級,也為商家挖掘傳統文化價值、激活節日經濟新動能提供了方向。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月餅作為節日的核心符號,其消費趨勢與包裝變革深刻反映了當代消費理念的轉型與產業升級的路徑。在環保理念與健康消費的雙重驅動下,中秋產業鏈正經歷一場靜默而深刻的變革。
?當健康理念重塑中秋餐桌,低糖與功能性產品成為消費主流?
健康化轉型已成為月餅市場的核心趨勢。數據顯示,2025年低糖、無糖月餅的市場占比正在節節攀升,消費需求的變化直接驅動了產品配方的革新,赤蘚糖醇、麥芽糖醇等天然代糖的應用比例較傳統配方顯著提升,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低糖的追求。
與此同時,功能性月餅的崛起開辟了新的市場藍海。諸如添加益生菌、膠原蛋白、高膳食纖維的功能性月餅開始登陸市場,更加收獲了年輕女性消費者的青睞。燕窩、人參等傳統滋補食材與月餅的創新融合,推動了產品單價的上浮,高端化路徑日益清晰。
當然,傳統口味在創新浪潮中依然穩固。廣式蓮蓉蛋黃、蘇式鮮肉月餅等經典款仍舊占據著相對更高的市場份額,但地方特色風味如云腿月餅、鮮肉月餅在非發源地銷量也有所增長,反映出地域飲食文化的加速交融與消費包容性的提升。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月餅相關企業超1.7萬家。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河南省月餅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超2000余家、1500余家和1500余家。排在其后的是山西省和陜西省。
?在環保政策與消費理性雙重壓力下,月餅包裝走向簡約與可持續?
包裝行業的綠色革命在中秋市場尤為顯著。隨著《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的全面實施,要求月餅包裝層數普遍壓縮至兩層以內,包裝空隙率下降至30%以下。根據中國包裝科研測試中心抽樣檢測結果顯示,2025 年市場上不符合新國標的月餅盒產品檢出率已由 2023 年的 18.6% 下降至 5.2%,顯示出行業整體合規水平顯著提升。
環保材料的規模化應用降低了包裝成本占比。去年中國包裝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全國月餅包裝中可降解材料使用率已達到 31.6%,相較于2020年的12.4% 實現顯著提升,預計 2025 年將突破 50%。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食品包裝相關企業超8900家。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安徽省、山東省食品包裝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超1100余家、700余家和700余家。排在其后的是河南省和江蘇省。
文創設計成為包裝價值的新載體。故宮文創、敦煌研究院等文化IP聯名款包裝,通過藝術化設計實現產品的溢價效應。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可重復利用的包裝設計占比正在提升,如月餅盒轉化為收納盒、首飾盒的二次利用模式,既滿足環保需求又提升消費體驗。?
當傳統文化擁抱新消費場景,中秋經濟邊界持續拓展?
中秋消費場景已突破傳統食品范疇。從線下商場 “中秋非遺手作體驗區” 的持續爆滿,到線上平臺“中秋主題智能家居禮盒”的熱銷,中秋消費正深度融入家居、文創、親子互動等多元領域,成為拉動季節性消費的綜合載體。
特別是今年中秋假期與國慶假期的聯合成的“超長黃金周”,更是為消費市場注入一劑 “強心針”。文旅平臺數據顯示,截至 9 月初,假期相關旅游產品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 200%,長線游、自駕游和出境游均備受青睞。
此外,數字化營銷重構節日消費鏈路。品牌通過直播電商打造“中秋專場”,結合沉浸式場景展示月餅禮盒、中秋飾品等產品細節,直接縮短消費者從 “種草” 到 “下單” 的決策周期;更有跨界融合催生新業態,如奶茶月餅歐包、辣鴨脖月餅等全新“品種”的誕生,進一步拉動了月餅消費。
作為國內領先的商業查詢平臺,天眼查依托海量商業大數據,結合天眼風險、工商信息、任職信息、股東信息、股權全景穿透圖、最終受益人、主要人員等多維度數據,實現從風險洞察到風險預警的全面管控,能快速了解并分析中秋假日消費和月餅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
天眼查研究院認為,月餅產業百億市場規模背后,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邏輯的深度融合。當簡約包裝取代奢華禮盒,當低糖配方革新傳統工藝,當中秋經濟邊界持續拓展,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產業的進化,更是一個古老節日在當代語境下的生命力重塑。這場靜默發生的產業變革,恰是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