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中區近日發布《渝中區現代商貿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5%、總量突破2000億元的目標,批發零售業銷售額年均增速將達12.5%,總量預計超過6000億元,商貿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提升至22%以上。這一計劃旨在通過數字化手段推動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商貿中心。
行動計劃將數字技術應用作為核心抓手,提出升級"數智商務"駕駛艙,強化消費數據整合與共享,推廣外貿"訂單+清單"預警管理、"渝悅·數智家政"等數字化服務平臺。在解放碑-朝天門商圈,5G智慧步行街展廳將完成升級,全國示范智慧商圈和智慧商店建設將進一步深化。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工程同步推進,通過"互聯網+配送"、智能導購等系統,打造15個標準化智慧菜市場示范點。
數字消費新場景的培育成為重點方向。渝中區鼓勵商圈、街區引入AR互動、虛擬試衣鏡等智能設備,提供無人零售、智能安防等創新服務。依托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計劃打造15個元宇宙融合消費場景,包括城市萌娃數字人IP、魔導力元宇宙等項目。夜間經濟創新方面,"江崖街洞天"系列已形成60余個特色消費空間,構建起立體化夜間消費網絡。
文旅產業數字化進程加速推進。9月1日發布的《渝中區算力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將運用AIGC技術生成洪崖洞、湖廣會館數字孿生體,開發沉浸式文旅項目。華智未來"游語通垂直應用大模型"等元宇宙項目已啟動建設,通過AI技術為游客提供個性化導覽服務。文化科技融合創新方面,《奇遇三星堆》VR探索展和《三峽侏羅紀》VR大空間項目,將古蜀文明與恐龍文化以數字形式生動呈現。
在全市層面,重慶正構建完整的數字消費生態體系。2023年以來,已建成10個國家級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和16個大型數據中心,吸引芯鴻智算等算力企業落戶。智能終端產業向AI方向轉型成效顯著,今年前7個月"重慶造"AI電腦產量達406萬臺,國內市場占有率突破13%。政策支持方面,相繼出臺《重慶市"人工智能+"應用行動計劃》和產業發展若干政策,預計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2000億元。
數據顯示,重慶消費市場持續保持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8300億元,同比增長4.5%,品牌首店引進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過境免簽政策實施后,"渝進蓉出""蓉進渝出"旅客數量實現近倍增長。通過數字技術與消費場景的深度融合,重慶正加速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消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