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賽事中,一位特殊的“參賽者”——機器人選手,以其卓越表現吸引了廣泛關注,這一幕不僅展示了機器人技術的飛速進步,也預示著機器人產業正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當前,全國范圍內智能機器人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人才需求與供給均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機器人領域已成為工程師們競相追逐的新藍海。
機器人產業的技術崗位需求尤為旺盛,特別是在人形機器人這一前沿領域,招聘職位與求職人數均實現了大幅度提升。機械結構設計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等技術人才,為機器人產業的研發設計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領域的人才結構呈現出鮮明的年輕化、高學歷特征,35歲以下的年輕求職者占比超過七成,本科及以上學歷者更是高達六成六,為機器人產業的持續創新注入了強勁動力。
機器人產業的人才供需還展現出顯著的區域集聚效應。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豐富的研發資源,成為了機器人人才需求的熱點地區。國家對機器人產業人才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相關支持政策相繼出臺,為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且處于正常經營狀態的機器人相關企業已超過89.1萬家。其中,僅2025年至今,新增注冊的機器人相關企業就達到了約9.1萬家。從近年來的企業注冊數量趨勢來看,機器人相關企業呈現出逐年快速增長的態勢,并在2024年達到了歷史巔峰。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和江蘇省的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遙遙領先,兩省的企業數量總和超過了27.9萬家,占據了全國機器人企業總數的31.3%。緊隨其后的是山東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別擁有超過6.6萬家、4.3萬家和3.3萬家的機器人相關企業。這些地區不僅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基礎,還具備強大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為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然而,在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和挑戰。據天眼查風險數據顯示,涉及司法案件的機器人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2.93%。這提醒我們,在推動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管和風險防控,確保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