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界傳出重磅消息,OpenAI與長期合作伙伴微軟之間的關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據多方報道,雙方之間的緊張態勢已升級至討論向監管機構提出反壟斷投訴的階段。
OpenAI正積極尋求減少對微軟的依賴,特別是在AI產品和計算資源方面。為了確保順利轉型為盈利企業并獲得更多融資,OpenAI急需微軟的支持。然而,OpenAI計劃對與微軟的現有合同進行重大調整,特別是關于將模型托管在微軟云端的獨家權利。
雙方爭議的核心之一在于OpenAI計劃斥資30億美元收購編程初創公司Windsurf的條款。根據當前協議,微軟有權使用OpenAI的所有知識產權,但微軟的GitHub Copilot與OpenAI的產品存在直接競爭。因此,OpenAI希望保護Windsurf的知識產權不被微軟分享。
在OpenAI轉型為盈利公司后微軟應持有的股份比例問題上,雙方也存在顯著分歧。OpenAI希望微軟作為最大外部股東,在盈利部門中持有約33%的股份,并放棄部分未來利潤分配權以換取這一比例。然而,微軟的要求超出了OpenAI的預期。
另一個敏感點是未來幾年OpenAI與微軟之間的收入分成。如果維持當前的20%分成比例,到2030年,微軟將從OpenAI獲得約350億美元的分成,而OpenAI預計總收入將達到1740億美元。OpenAI希望調整這一比例以減少對微軟的依賴。
雙方的分歧還體現在對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定義上。OpenAI認為AGI是能夠在大多數經濟活動中超越人類的AI系統,而微軟則持更為保守的態度。根據協議,一旦OpenAI實現AGI,微軟將放棄對收入和知識產權的分享權。雙方正在就AGI的具體定義進行激烈談判。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雙方曾達成協議,規定AGI的實現需由OpenAI的非營利董事會確認,并預測這一突破有望為最早投資者創造約1000億美元的利潤。然而,雙方對現有技術是否具備如此巨大潛力的看法存在明顯差異。
OpenAI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預計要到2029年才能實現盈利目標。OpenAI必須在年底前完成轉型,否則投資者可能撤回高達200億美元的融資。
在談判陷入僵局的情況下,OpenAI高管開始考慮采取極端措施,包括向監管機構提出反壟斷指控。這一舉動可能危及雙方長達六年的合作關系,這一聯盟曾被視為科技領域的典范。
事實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已在去年對微軟啟動了全面的反壟斷調查,并對微軟在OpenAI的投資進行了審查。隨著雙方逐漸在多個領域展開競爭,從消費級聊天機器人到企業級AI工具,共識變得愈發難以達成。
盡管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強調擁有長期且富有成效的合作關系,并對未來繼續攜手合作充滿信心,但科技界的觀察家們普遍認為,雙方的緊張關系可能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