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光,這位在中國國企改革歷程中留下深刻印記的人物,以其卓越的領導力和非凡的戰略眼光,成為了新時代國企改革的領軍人物。1961年2月9日,他出生于山東省濰坊市,自幼便展現出了過人的智慧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譚旭光的職業生涯始于1977年,當時年僅17歲的他,以一名普通工人的身份踏入了濰坊柴油機廠的大門。在這里,他不僅參與了8V160坦克發動機的研制工作,更是在后來的歲月中,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推動了濰柴的出口業務從最初的30萬美元躍升至6000萬美元。1998年,面對濰坊柴油機廠瀕臨破產的困境,譚旭光臨危受命,出任廠長。他以“約法三章”為起點,開啟了國企改革的新篇章,通過三項制度改革、資本國際化以及技術突破等一系列舉措,成功扭轉了企業的困局。
在譚旭光的帶領下,濰柴集團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更是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他主導研發了我國首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藍擎重型高速柴油機,攻克了高壓共軌技術,打破了外資企業的壟斷地位。他還積極推動企業的國際化戰略,成功并購了法國博杜安、德國凱傲等10家海外企業,實現了技術的反哺和產業鏈的整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譚旭光也精心布局產能,進一步提升了濰柴集團的國際影響力。
作為山東重工集團和中國重汽集團的董事長,譚旭光以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戰略眼光,推動了濰柴集團營收的快速增長。從1998年的5.8億元到2024年的超過3000億元,這一驚人的增長背后,凝聚著譚旭光和濰柴集團全體員工的智慧和汗水。如今,濰柴集團已構建起涵蓋8家上市公司的跨國工業裝備版圖,成為了中國裝備制造業的佼佼者。
譚旭光的成就不僅體現在企業的快速發展上,更在于他對于國企改革的深刻理解和堅定實踐。他被譽為“新時期國企改革的先鋒者”,以“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企業精神,塑造了行業標桿。在他的帶領下,中國重型商用車柴油機技術邁向了世界領先水平,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崛起貢獻了重要力量。
榮譽和獎項是對譚旭光辛勤付出的最好見證。他兩度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并攬獲了光華工程科技獎、萊昂納多國際獎、國家卓越工程師等殊榮。這些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認可,更是對他所帶領的濰柴集團在中國國企改革中取得的顯著成就的肯定。
2024年8月,譚旭光榮耀卸任濰柴動力董事長一職,結束了他逾20年的掌舵生涯。然而,他對于國企改革的貢獻和影響將永遠銘記在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歷史長河中。譚旭光的故事,將激勵著更多國企領導者勇往直前,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