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汽車市場風云變幻,國產電動車曾以迅猛之勢席卷市場,但近期趨勢逆轉,特別是5月份,外資品牌汽車的反擊力度顯著增強,尤為引人注目的是SUV領域,成為外資車突破重圍的關鍵,給予國產電動車市場沉重一擊。
在轎車領域,盡管電動車依然保持領先地位,但燃油車表現亦不容小覷,前十大暢銷車型中燃油車占據四席,且緊隨其后的帕薩特更是燃油車陣營的有力代表,顯示出燃油車在轎車市場中的競爭力并未大幅削弱。
對比2024年同期數據,5月份燃油SUV的攻勢尤為猛烈,從一年前的三席猛增至七席,新能源SUV在SUV市場的地位遭受重創,這一變化尤為明顯。
以往,電動車以其低廉的能源成本為賣點,但如今,即便是耗油量相對較大的SUV市場,燃油車也已重新奪回優勢。在此背景下,燃油車在轎車市場重新占據主導地位的可能性日益增大。
消費者轉向燃油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燃油車長久以來積累的口碑。歷經百年發展,燃油車在技術成熟度、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更具優勢。同時,隨著電動車保有量的增加,消費者開始意識到電動車的局限性,如對環境條件敏感、維護成本高等問題,這些都增加了消費者的使用負擔。
多家新興電動車企近期陷入困境,車主面臨維修保養困難和配件短缺等問題,進一步影響了消費者對電動車的信心。市場數據顯示,盡管外資車同比銷量有所下滑,但環比卻呈現增長態勢,本田、日產、奧迪等品牌環比增長超過兩成,預示著外資車市場的復蘇。
外資車之所以能吸引消費者,關鍵在于其價格的大幅下調。曾經備受追捧的雅閣、凱美瑞等車型,如今售價已降至12萬元左右,而軒逸等車型更是低至7萬元以下,這些極具吸引力的價格促使消費者轉向外資品牌。
外資車銷量的反彈無疑給國產電動車市場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在有限的市場容量下,外資車份額的增加意味著國產車份額的減少。面對這一不利趨勢,國產車企可用的應對策略已捉襟見肘,特別是在價格戰已接近極限的背景下,國產車企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