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豐田,這家在中國市場深耕二十年的老牌合資車企,近期在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節點上,以其獨特的步伐吸引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在6月12日舉辦的第二屆科技日活動中,廣汽豐田發布了一系列重大消息,不僅揭示了其未來五年的智電發展藍圖,更彰顯了其在中國市場進行自我革新的決心。
長久以來,在合資車企的傳統模式下,中國團隊往往只是技術圖紙的“翻譯者”,核心技術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外方手中。然而,在鉑智3X車型的開發過程中,這一局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工程師不僅主導了軸距加長150mm的空間優化,還針對中國冬季的低溫環境,對電池熱管理系統進行了專屬調校。這一轉變標志著廣汽豐田的產品定義權已從“以日本需求為中心”轉變為“以中國智慧為驅動”,使其車型展現出了本土品牌才具備的市場洞察力。
廣汽豐田的這一變革不僅體現在鉑智3X上,即將推出的下一代漢蘭達和賽那增程版也將更徹底地貫徹這一理念。中國首席工程師將不僅負責本土化適配,還將全面統籌從商品企劃到驗證評價的全流程。這種“研發主權”的回歸,讓廣汽豐田擺脫了“技術二傳手”的角色,為后續的技術躍遷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新能源賽道上,廣汽豐田的布局展現了老牌車企的戰略定力。其發布的兩大新能源專屬平臺,既不是盲目跟風純電市場,也不是固守燃油車領域,而是基于對中國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其中,中小型車平臺打造的鉑智3X,以A級車的定位實現了B級車的空間表現,這種“降維打擊”的策略精準滿足了家庭用戶對性價比的需求。而中大型車平臺則展現出技術前瞻性,支持BEV、PHEV、REEV等多種動力形式,避免了技術路線的單一風險。
廣汽豐田在電子電氣架構上的升級也頗具革命性。從分布式ECU到集中域控架構的轉變,不僅是硬件層面的迭代,更是軟件開發邏輯的重構。這一升級使車輛具備了“中央運算單元+區域控制器”的大腦中樞,為高級別智能駕駛和持續OTA升級提供了硬件基礎。試駕搭載該架構的原型車后,可以明顯感受到車機系統的響應速度和語音交互的流暢度已達到主流新勢力水平。
在智能化下半場的競爭中,廣汽豐田選擇了“生態化”的破局路徑。與華為、Momenta、小米等科技巨頭的深度合作,打破了傳統車企單打獨斗的研發模式。鉑智7首搭鴻蒙座艙和華為DriveONE電機的組合,堪稱合資車企智能化的“王炸”。鴻蒙座艙的流暢度相比傳統車機提升了40%以上,而DriveONE電機帶來的3.9秒破百加速體驗,更是顛覆了人們對豐田品牌的固有印象。同時,星閃數字鑰匙的應用也解決了傳統藍牙鑰匙在地下車庫連接延遲的問題。
在混動領域,廣汽豐田同樣在進行著深刻的變革。下一代漢蘭達和賽那搭載的增程動力,不僅是對傳統混動邏輯的重新定義,更在實際測試中展現了出色的燃油經濟性和續航表現。同時,廣汽豐田還在加速推進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的全車系搭載以及第六代技術的研發,進一步鞏固其在混動領域的技術優勢。TSS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升級至4.0版,新增的預判式緊急制動功能也大幅提升了主動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