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珍藏的藏品中,有一份意義非凡的物品——父親的工會會員證。這本會員證見證了他1951年成為工會會員的歷史時刻。
會員證的塑料封皮盡管歷經歲月洗禮,依舊保持著鮮艷的紅色,上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會員證”的字樣清晰可見。翻開這本泛黃的會員證,扉頁左側印著鼓舞人心的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右側則是“山西省總工會”的字樣,下方詳細記錄著會員證編號、父親的姓名、性別、發證日期及發證單位。會員證中還貼著父親當年的照片,照片一角蓋著“太原鋼鐵公司工會委員會”的大紅印章,顯得格外莊重。
父親與太原鋼鐵公司的緣分始于1949年太原解放之后。那時,他憑借一身力氣,成功舉起了入廠考核的杠鈴,成為太鋼焦化廠的一名工人。起初,他被分配到洗煤車間,負責干洗煤工作。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對煤質進行分類,去除雜質,確保優質煤進入煉焦爐。然而,父親起初并不懂得這些,因不識字連工作報表也無法填寫。這一困境讓他深刻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于是毅然報名參加廠里的掃盲班。
經過半年多的刻苦學習,父親終于取得了掃盲初級合格證書。知識的積累讓他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不僅能完成報表填寫等任務,還因表現出色被提拔為大班工長。面對這一新角色,父親起初有些膽怯,但在車間領導的鼓勵下,他于1955年初正式走馬上任。
擔任工長期間,父親對工作一絲不茍,嚴格按技術規程管理,同時也時刻關心著工友們。1955年冬天的一個寒冷早晨,他發現一位平時從不遲到的工友沒來上班。放心不下的父親安排好工作后,騎上自行車前往職工宿舍探望。當他敲開工友的家門時,屋內沒有回應,卻透出一股煤煙味。父親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妙,一腳踹開門,及時救出了中毒的工友一家五口。這一英勇行為后來得到了廠工會的通報表揚。
在父親的帶領下,他所負責的大班在1956年被廠工會評為先進集體,他本人也被評為先進生產者。這份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對他無私奉獻精神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