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液冷電機成了行業爭相效仿的技術標桿,很少有人記得2019年綠源首次祭出這項技術時遭遇的質疑。
用戶困惑“電機里加液體會不會漏油,影響整車性能?”,經銷商擔心“全系標配液冷意味著成本上升,用戶會買單嗎?”,售后頭疼“新技術出問題了,如何兜底?”。整個行業都在觀望:把電動車從“三年一換”的易耗品做成“騎十年”的耐用品,究竟是不是一步走得太早的險棋?
六年過去了,事實給出了答案。當頭部品牌紛紛布局液冷技術路線時,行業終于讀懂了綠源這盤棋的深意。從被質疑到被追隨,從孤身戰斗到百花齊放,綠源用6年的堅持,成功將液冷技術從“技術小眾”推到“行業共識”。這一場由綠源發起的液冷革命,不僅重塑了電動兩輪車的性能想象,更把電動車從“易耗品”推向“耐用品”時代的門檻。
技術孤勇者的行業冒險
“電池的殺手是電機,電機的天敵是高溫”——綠源創始人倪捷一針見血刺破行業傷疤。傳統風冷電機120℃的高溫導致磁鋼退磁、線圈燒毀,讓電動車淪為“易耗品”。

綠源的破局方案堪稱瘋狂:在電機腔體注入航空級絕緣冷卻液,構建起高效散熱體系,電機工作溫度較傳統電機可降低38℃,從根源上杜絕了高溫退磁隱患;搭配IPX8級防水密封工藝,能將水分隔絕在外,防止電機生銹,極大地延長了電機使用壽命,猶如為電動車裝上一顆“不死心臟”。憑借12項國家發明專利,綠源液冷電機還向消費者許下10年超長質保承諾。
這一“不死心臟”的代價是沉重的。當全行業沉迷價格戰時,綠源將資源押注在需長期投入的液冷技術研發上。倪捷在《人民會客廳》的宣言更像是理想主義獨白:“要通過高質量發展,讓電動車成為中國制造的‘新一極’。”

所有的質疑,終究要靠一場實戰來回應,轉折點出現在2022年秋。那年秋天,一場624小時連續運轉、50006公里零損耗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賽,讓百萬網友見證了液冷技術的顛覆性力量。實驗室參數終于化作用戶可感知的耐用承諾。
權威認證也接踵而至: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連續四年授予綠源科學技術獎項,“液冷集成電機”更是加冕“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全球增長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授予綠源“全球液冷電機開創者”、行業“自主發明專利數量中國第一”、行業“產品消費者品質滿意度市場第一”等多重認證。


市場反饋更具說服力。浙江質檢院測試顯示:使用五年的綠源液冷電機效率保持在89.7%,而普通電機已衰減至73%。修車師傅的感慨更直白:“三年來經手維修過上千臺電機故障車,卻從未打開過綠源液冷電機進行維修。”
隨著越來越多大牌入局液冷領域,行業才驚覺——液冷技術已成高端、高品質電動車入場券。而綠源已提前六年完成技術卡位。
構建三電協同的技術生態
當頭部品牌開始布局液冷時,綠源已完成更深的體系化卡位。其構建的“三電協同”生態,正在重構行業技術底座:
電機方面,液冷系統進一步升級,融合石墨烯散熱涂層與三重冷卻技術,顯著提升了電機效率和防水、防銹、耐腐蝕功能,構建“持久穩定”的核心保障;電池方面,綠源推出“數字化電池養護系統”,實現全周期溫控、智能調節,解決冬季掉電、夏季鼓包等使用痛點;電氣方面,綠源通過六效合一固態封裝技術,集成抗震、防水、防塵、絕緣、阻燃、散熱等功能,延長電氣部件的使用壽命,打破行業拼裝式技術瓶頸。

這恰似汽車行業的動力革新路徑:從部件升級走向系統協同。綠源則憑借液冷技術,將電機效率穩定維持在92%,耐用周期甚至超越許多汽車發動機的標準。
一場重新定義行業的遠征
2016年,倪捷先生提出:“電動車值得重新做一遍。”彼時,這像一句理想主義者的獨白;多年后回望,才發現這是一盤以“技術重構”為底的深遠大棋。
從陶瓷剎車、鋼絲輪胎,到液冷電機、數字化電池、固態電氣系統……綠源逐一攻克數十項核心部件難題,把電動車從2-3年的“易耗品”打造成能騎10年的“耐用品”。
這一理念,正與國家倡導的“新質生產力”高度契合。因此,綠源入選了工信部首批電動兩輪車“白名單”,主導制定的《電動兩輪車耐用標準》更是成為行業技術藍本;在“以舊換新”政策東風下,綠源“花小錢換好車”行動通過政企雙補,讓液冷技術加速普惠至千家萬戶。
而更長遠的價值,是綠色低碳的兌現——若4億輛電動車壽命由3年延至10年,每年可減少近億輛的報廢污染。這正是綠源以原創技術,為兩輪行業帶來的最大意義:用耐用技術,撬動全社會的可持續未來。

杭州門店外,首批液冷車主王師傅的見證頗具象征意義:“同事已經換車,我這輛只換過電池,跑得跟新車一樣帶勁。”當倪捷預言“液冷將催生千億級產業新浪潮”時,這場始于六年前的豪賭,已然成為制造業從價格廝殺邁向技術引領的微觀史詩。
綠源的液冷革命揭示了中國制造轉型的深層邏輯——真正的創新者從不追逐風口,而是敢于在無人區埋下火種。當行業后知后覺醒悟時,綠源已用百余項專利、吉尼斯紀錄和千萬用戶口碑筑起技術護城河。
這場遠征的終極價值,不僅在于讓兩輪車突破“耐用品”門檻,更在于用原創技術撬動4億輛電動車的未來。或許我們該重新審視那句倪捷先生的理想獨白:“電動車值得重新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