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方便面市場的領軍企業之一——白象食品,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波。事件的起因,是其推出的“多半”系列產品在包裝上巧妙地將“多半”二字注冊為商標,這一做法被指涉嫌誤導消費者,從而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白象方便面曾憑借其愛國情懷和“良心”經營策略,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在“土坑酸菜”事件后,白象更是因及時聲明與涉事企業無合作,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從而引發了“野性消費”熱潮。在這波熱潮的推動下,白象的市場份額和銷量顯著增長,一度躋身國內方便面市場前三甲。
然而,“多半”商標事件的發生,讓白象的“真誠”人設受到了質疑。消費者發現,白象旗下的“多半袋面”和“多半桶面”系列產品,雖然包裝上顯著標示了“多半”二字,但實際上“多半”是商標,并非指產品分量多出一半。據媒體與網友的對比測評,白象“多半”系列產品的面餅克重和整體凈含量增幅并不大,遠未達到消費者普遍理解的“多出一半”的預期,甚至部分產品的配料含量還出現了減少。
面對輿論的質疑,白象食品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致歉聲明,稱“多半”是在70克的基礎上推出的大分量產品,商標申請注冊的初衷在于與常規分量產品做區分,便于消費者選購。然而,這一解釋并未能平息消費者的不滿。消費者指出,白象在商標申請前后,市場上流行的方便面克重普遍在120克左右,因此“多半”的商標注冊顯得不夠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白象在商標布局上似乎早有盤算。除了“多半”商標外,白象還成功注冊了“白象多半袋”商標,并曾申請注冊“多半袋2代”、“一半袋”等商標,盡管后兩者顯示無效。這些商標的使用,被指涉嫌利用描述性詞匯進行文字游戲,試圖在不顯著增加成本或改變產品實質的前提下,營造產品更優、更純、更多的印象。
白象的“多半”事件并非孤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品牌被發現利用商標進行文字游戲,試圖誤導消費者。例如,“千禾0”系列醬油中的“千禾0”也是商標,并非“0添加”;簡愛酸奶在其部分產品包裝上標注的“其他沒了”,同樣是其注冊商標。這些事件頻發,引發了消費者對品牌誠信度的質疑。
白象作為近年來備受追捧的“國貨之光”,其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一度備受矚目。然而,“多半”商標事件的發生,無疑對其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小的沖擊。消費者對于品牌的信任度一旦受損,將直接影響其市場銷售和未來發展。
盡管白象在事件后迅速發布了致歉聲明,并承諾將盡快調整產品包裝,但這一事件已經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負面印象。在競爭激烈的方便面市場中,品牌要想立足并長遠發展,必須堅守誠信經營的原則,尊重消費者的權益和感受。
白象在多元化發展方面也存在不足。與康師傅、統一和今麥郎等競爭對手相比,白象的飲料業務相對薄弱。隨著方便面市場的整體下滑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白象需要加快多元化發展的步伐,拓展新的業務領域,以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然而,白象在嘗試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風順。其推出的鮮面食業務因高運營成本而遭遇挫折,對“單身糧”等面食品牌的投資也未能獲得預期的市場回報。盡管如此,白象并未放棄多元化發展的努力,今年4月份又推出了三款無糖茶新品,試圖在無糖茶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同時,白象還在積極注冊茶飲、瓶裝水等相關業務的商標,顯示出其在補齊飲品市場方面的決心。未來,白象能否在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取得突破,將決定其能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