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絡上涌現了一系列關于白象食品的討論,焦點集中在其產品包裝上的“多半”標識。眾多網友指出,白象的多半袋面與多半桶面系列,其包裝上的“多半”字樣被標注為注冊商標,并質疑這是否是企業在進行宣傳時的一種文字游戲策略,該話題迅速在網絡上發酵。
面對這一波輿論風波,白象食品于6月4日正式發表聲明,就相關事宜向公眾致歉。在聲明中,白象食品對于消費者的質疑給予了回應,并表達了改進的決心。
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確實曾提交過“多半”、“多半袋”以及“多半桶”等商標的注冊申請。這一信息無疑加深了公眾對于企業是否在利用文字游戲進行營銷宣傳的疑慮。
調查還發現,不僅白象,其他方便面巨頭如康師傅的關聯公司頂益(開曼島)控股有限公司,也曾申請注冊過包括“一倍半”、“1碗半”、“1倍袋半”以及“康師傅一倍半”在內的多個商標。不過,目前這些商標大多處于無效狀態。同樣,今麥郎實業有限公司也曾申請注冊“一桶半”和“1袋半”商標,但同樣未能幸免于無效的命運。
這一系列商標注冊的嘗試,引發了公眾對于企業營銷策略的廣泛討論。有網友認為,這種利用數字或詞匯進行模糊宣傳的手法,容易誤導消費者,損害其合法權益。
此次事件不僅對白象食品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影響,也再次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于企業營銷道德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關注。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誠信經營,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