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我國科學家發現宜居帶內“超級地球”,或存生命,距地球1.6億光年

   時間:2025-06-03 19:22:09 來源:ITBEAR編輯:快訊團隊 IP:北京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近日,一項由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德國漢堡天文臺、西交利物浦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共同參與的國際研究,在科學界引起了廣泛關注。這項研究在類太陽恒星Kepler-725的宜居帶內,首次通過“凌星中間時刻變化”(TTV)技術,發現了一顆質量約為地球10倍的超級地球——Kepler-725c。

在Kepler-725行星系統中,新發現的這顆超級地球位于右下角,雖然其半徑相對較小,但其所處的位置卻極為關鍵——位于宿主恒星的宜居帶內。這一發現不僅為尋找外星生命提供了新的線索,同時也標志著人類在探索宇宙宜居星球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這項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天文》上發表,由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的孫磊磊博士擔任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王曉彬研究員則擔任共同通訊作者。論文發表后,受到了多位審稿人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開辟了發現類太陽恒星宜居帶內“地球2.0”的新途徑。

Kepler-725c圍繞一顆G9V型宿主恒星運行,其公轉周期為207.5天,軌道半長軸為0.674天文單位。在這顆行星上,接收到的平均輻照約為地球的1.4倍,這樣的條件使得它成為了一個潛在的宜居星球。據科學家們介紹,這顆超級地球在特定時間內位于宿主恒星的宜居帶內,因此具備生命存在的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Kepler-725這顆宿主恒星的光譜型與太陽相似,但它的年齡僅為16億年,比太陽年輕得多。這也意味著它的表面磁場活動比太陽更為劇烈,為科學家們研究恒星與行星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對象。

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研究員顧盛宏表示:“這次發現的超級地球位于一個像太陽一樣的恒星附近的宜居帶里,這意味著它有可能存在類似于地球上的碳基生命。雖然它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將近1.6億個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但這一發現無疑激發了我們對宇宙探索的熱情和好奇心。”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RSS訂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县| 西和县| 惠东县| 咸宁市| 磴口县| 苍南县| 高安市| 襄樊市| 光泽县| 土默特左旗| 九江县| 大连市| 达州市| 黄大仙区| 彭水| 新和县| 韶山市| 来凤县| 涞水县| 尚志市| 阜南县| 青神县| 凤阳县| 苏州市| 乌苏市| 拉萨市| 锡林郭勒盟| 若羌县| 长海县| 蒙阴县| 微山县| 泰兴市| 东明县| 兴隆县| 绵竹市| 陆河县| 扶余县| 乌鲁木齐县| 鹿泉市| 樟树市|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