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這家曾經以PC業務聞名的企業,如今正逐步被貼上AI的新標簽。在其最新發布的2025財年業績報告中,聯想集團營收創下歷史第二高位,凈利潤同比增長36%,其中智能設備業務的全球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25%。財報特別指出,人工智能,尤其是AIPC(AI個人電腦)產品的熱銷,是業績增長的重要因素。
然而,AIPC銷量的增長,是否真的意味著聯想已經成功轉型為一家AI企業?這一問題的答案似乎并不簡單。
聯想自2023年末推出AIPC以來,已經發布了近30款產品,覆蓋了從消費級到商用級的主流市場。銷量數據上,AIPC的表現無疑是亮眼的,累計銷量已突破百萬臺,智能設備業務集團的收入同比增長13%。然而,這種增長是否與聯想的AI實力直接相關,卻值得商榷。
事實上,AIPC銷量的增長與全球PC市場的復蘇幾乎同步。2024年,全球PC市場出現復蘇跡象,聯想的PC出貨量也實現了三年來的首次同比增長。進入2025年,隨著Windows 10支持服務的終止,全球PC出貨量進一步增長,聯想的增速更是快于大盤,市場份額創下歷史新高。
但消費者選擇聯想AIPC,是否真的是因為看重其AI功能?答案或許并不樂觀。聯想AIPC上的AI功能主要包括智能體和一系列軟件套件,但這些功能在市場上并不罕見,甚至有許多是由阿里巴巴、字節跳動、騰訊等頭部大廠提供的。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用戶反映,由于使用中出現問題,且部分功能免費額度有限,他們選擇放棄使用聯想內置的AI功能,轉而投向第三方軟件。
對于部分用戶來說,他們選擇聯想AIPC,更多的是看重其PC性能。AIPC產品通常在處理器、內存、散熱等方面采用更好的配置,這些性能的提升足以讓他們忽略AI體驗上的不足。一位聯想用戶表示,他購買了一款AIPC作為工作電腦,雖然內置的AI功能不盡如人意,但硬件表現出色,他認為購買這款電腦仍然是值得的。
盡管AI對AIPC的重要性存疑,但對聯想來說,AI卻是一個重要的轉型方向。在疫情封控為PC行業帶來的機遇結束后,全球PC出貨量持續下滑,聯想也受到了影響。此時,AI的出現為聯想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間。從2024年起,聯想開始了全面化的AI轉型,希望從一家傳統的PC制造商轉變為以智能體業務為核心的企業。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公開場合多次表達了聯想成為一家AI公司的愿景。市場也部分認可了這一說法,聯想推出AIPC以來,股價多次創下新高。然而,要真正成為一家AI企業,聯想還需要在軟件生態和利潤模式上進行更多的探索。
在軟件生態方面,聯想的系統控制能力相對較弱,其上的軟件大多由第三方提供。這使得聯想在推出AI功能時面臨較大的挑戰。另一方面,雖然AIPC的銷量增長帶來了營收的增加,但智能設備業務的經營溢利率并未明顯提升,甚至呈現出總體下降的趨勢。
不過,聯想在AI領域并非沒有機會。除了PC業務外,聯想還是全球前五的服務器廠商,與英偉達等AI領域的巨頭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近年來,聯想在服務器業務上進行了多次組織架構的調整和AI轉型,推出了AI服務器等硬件基礎設施和一系列面向AI的解決方案。
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聯想的服務器業務收入在2025財年同比暴漲63%,在中國服務器供應商中排名第四。然而,硬件銷售的利潤相對較低,聯想還需要通過衍生出的高利潤服務需求來提升盈利能力。在這方面,聯想的方案服務業務集團(SSG)表現不俗,其經營利潤遠高于服務器業務的虧損。
在最近的聯想Tech World 2025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發布了多款新產品,包括個人智能體和企業超級智能體等,旨在進一步推動其向智能體業務為核心的企業的轉型。這一轉型的可行性是明確的,已經有IBM、惠普等成功案例在先。而AI帶來的基礎設施爆發式增長,又為聯想提供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然而,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聯想需要在軟件生態、利潤模式等方面進行更多的探索和創新,才能真正實現從終端制造廠商向企業服務商的轉型。只有這樣,“AIPC里到底有沒有AI”這種問題,對聯想來說才會變得無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