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術爆發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算力已成為驅動產業變革的核心動能。近日,我國正式啟動“算力互聯網試驗網”建設,旨在通過技術標準化與資源協同機制,破解算力資源碎片化、供需錯配等難題,構建“全國一盤棋”的算力調度網絡。這一新型基礎設施的推進,不僅關乎技術能力的躍升,更承載著推動普惠算力、賦能實體經濟的重要使命。
算力互聯網:從互聯互通到普惠共享
當前,我國算力規模位居全球前列,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數超過900萬,但算力資源分布不均、異構算力納管復雜等問題制約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對此,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指出:“算力互聯網并不是一張新的網絡,而是在現有互聯網基礎上,將分散在各地的算力資源連接在網上,通過標準化的算力標識和協議接口,跨域資源互聯網絡,實現全網異構算力的智能感知、實時發現、隨需獲取。”
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標準化”與“協同化”。通過統一算力標識體系,不同來源、不同架構的算力資源可轉化為可量化、可交易的標準化單位。例如,用戶可按“卡時”靈活購買算力資源,如同按“千瓦時”用電一般便捷。中國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長栗蔚進一步闡釋,算力互聯網就像一個“大型資源池”,把來自不同公司、不同種類、不同地方的公共算力資源,按照統一標準“串聯”起來。

技術攻堅:破解資源調度核心難題
算力互聯網的落地面臨多重挑戰,異構算力納管、數據高效流通、綠色低碳供給等難題亟待突破。事實上,實現“算力像水電一樣調度”的愿景,本質是算力任務的調度,而任務調度帶來的海量數據流通問題,需要跨域彈性網絡與算力的深度融合。
目前,我國已在資源互聯調度層面取得初步成果:完成131家企業499個算力資源池的標識,匯聚111.3EFlops智能計算資源,用戶可通過算力互聯網就近匹配最佳算力。例如,在人工智能訓練、游戲渲染等場景中,算力資源的動態調度效率顯著提升。
聚智聚力 共建算力互聯網實驗網
作為新領域新業態,算力互聯網建設需要政產學研用各方聚智聚力、攜手創新。其中,以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為代表的基礎電信企業兼具算力服務商、算力互聯網運營商、資源提供商等多重角色,將在算力互聯網建設運營中發揮重要作用,有效支撐全國算力統一調度和要素高效流通。而以九章云極DataCanvas公司為代表的領先算力企業,則通過領先算力技術、標準化建設能力與廣泛生態合作,助力算力服務向集約化、普惠化發展。
在標準引領層面,九章云極DataCanvas公司創新性地提出“一度算力”的算力計量標準,“1度算力=312TFLOPS*1H”,旨在讓算力資源如同水、電、燃氣等社會基礎資源一樣,成為“買到即用到”、標準化的普惠AI資源,加速支撐全社會的AI升級。采用“1度算力”作為標準計量單位,用戶無需復雜評估硬件設備規格,即可快速獲取所需算力資源,實現算力需求和供給的精準匹配。
在技術創新層面,九章云極 DataCanvas 公司自主研發的九章智算操作系統,成為國內首個通過中國信通院在算力調度、模型訓練、模型推理、數據處理四大核心領域認證的 AI 系統。該系統實現了對異構算力資源的統一納管與動態智能適配,通過優化資源調度機制,顯著降低算力調用時延,并在工業、金融、醫療、科研等多行業場景的實際應用中,充分驗證了技術的領先性與高可靠性。
在生態協同層面,九章云極DataCanvas公司作為算力互聯網試驗網建設成員,積極參與算力互聯互通體系建設,共同構建北方算力服務走廊生態體系,依托專業力量,踐行務實策略,有效促進了跨區域算力資源協同共享,為構建高效、協同的算力服務生態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撐。
算力互聯網的深化發展,正在推動算力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中國信通院、三大運營商、九章云極 DataCanvas 公司為代表的產學研用各方力量匯聚在一起,將以算力互聯網試驗網建設為重要契機,推動我國算力資源實現從 “分散” 到 “協同” 的關鍵跨越,為“算力像水電一樣流動”的愿景寫下生動注腳。隨著技術層面的持續突破與生態體系的不斷完善,算力互聯網必將加速釋放 “算力 +” 的巨大倍增加值,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