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的熱議中,一個關于機器人末端執行器選擇的問題引發了廣泛關注:是追求通用靈巧手,還是專用快換末端更為適宜?高票回答一針見血:未來大概率會傾向于手,但前提是這雙手必須足夠靈巧。
通用機器人的末端執行器需實現兩大核心功能:抓取(Grasping)和操作(Manipulation)。抓取,即通過與物體表面接觸并施加力量,使其保持穩定;而操作,則要求末端執行器不僅要具備足夠的精度和力量來控制物體運動,還需擁有智能控制系統來規劃和執行復雜動作。對人類手部日常工作的分析顯示,大部分操作都屬于動態的操作過程,而非靜態的抓取。
數十年來,人類對“機器換人”的渴望從未停歇,但始終面臨一個技術瓶頸:如何讓機械之手像人手一樣靈活?來自浙江新昌的一群工程師,正以“重構”的決心和“敢為”的勇氣,試圖破解這一技術難題。
在5月30日的2025靈巧智能新品發布會上,這家以靈巧操作為核心技術的公司推出了三大革命性產品:高靈巧度靈巧手DexHand021 Pro、千元級三指靈巧手DexHand021 S,以及千赫級響應的數據采集系統DexCap。現場吸引了眾多靈巧手從業者和愛好者,他們關注的焦點并非僅僅是新品發布,更在于一種可能重新定義人機交互邊界的顛覆性技術。
自1962年世界上最早的靈巧手Belgrade誕生以來,六十多年間,靈巧手的進化始終以復刻人手的靈活性為最終目標。然而,自由度的高低是否就等于靈巧度的高低?靈巧智能CEO周晨指出,這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認知誤區。自由度是指靈巧手能夠獨立運動的軸數,而靈巧度則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不僅取決于自由度的數量。
為了解答這一問題,靈巧智能首次提出了“靈巧度指數(Dexterity)量化體系”,通過物理靈巧度指數(IOD)、感知指數(IOS)和智能指數(IOI)三大指標,重新定義靈巧手的性能評估標準。這一體系不僅使產品更貼合實際應用場景,更為“模型定義硬件”的理念提供了生物學參數和工程約束條件。
DexHand021 Pro作為全球首款通過量化指標定義“靈巧度”的尖端產品,以“自由度≠靈巧度”的研發理念突破了行業認知。它采用22自由度仿生架構、雙繩驅正反向驅動系統、腕手協同控制技術以及全域感知四大核心創新,實現了人類級精細操作與工業級穩定抓取的統一。
DexHand021 Pro通過仿生結構設計,具備16個主動手指自由度、4個被動自適應關節以及2個主動腕關節,能夠精準模擬人類手指的精細操作和強力抓握動作。雙繩驅正反向驅動技術是其核心創新之一,它突破了傳統單繩驅的局限性,實現了多維運動與抗干擾能力。腕手一體結構的引入進一步提升了操作空間和靈巧度指數。
針對教育、服務及工農業場景的需求,靈巧智能推出了千元級三指靈巧手DexHand021 S。它以剛柔耦合傳動專利技術為核心,通過特殊編織柔性繩索實現仿生自適應抓握,抓握力可達22N,同時支持8自由度靈活操控。DexHand021 S自重僅0.62kg,基于多模態感知系統和本體感知自適應控制技術,可在多個場景中穩定運行。
靈巧智能還發布了DexCap數據采集系統,它通過高精度異構外骨骼架構、全鏈路實時運動捕捉、多模態人機交互增強以及模塊化擴展與跨平臺兼容等特點,重新定義了人體運動數據采集的精度與效率邊界。DexCap系統具備千赫級響應性能,結合低延遲通信,可實現毫秒級數據同步。
在推動技術突破的同時,靈巧智能還致力于構建開源開放生態。此次發布會上,靈巧智能宣布與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發布基于MuJoCo仿真環境的觸覺傳感器數據模型及DexHand021靈巧手的觸覺協同訓練框架。這一舉措填補了開源社區在觸覺仿真領域的空白,降低了研究門檻。
從“軸承之鄉”新昌出發,靈巧智能的“敢為”并非盲目冒險,而是一場關于中國智造如何重新定義規則的宣言。他們以“重構”技術邊疆的勇氣和決心,正努力為產業未來鋪就一條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