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制造業的陰霾之下,逆變器企業猶如一股清流,在過去的一年半里展現出了不同尋常的韌性。盡管整個行業飽受產能過剩、價格戰以及內部競爭的困擾,導致多數企業業績大幅下滑,甚至近半數企業在2024年陷入虧損,但逆變器板塊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在這其中,陽光電源作為逆變器領域的領頭羊,其表現尤為突出。2024年,陽光電源不僅實現了778.6億元的歷史最高營收,歸母凈利潤也達到了110.4億元的新高,分別同比增長7.76%和16.92%。這一成績,在光伏制造板塊營收TOP10中獨樹一幟,尤其是在傳統光伏硅料、組件等主材一體化龍頭年虧損超過50億元的背景下,更顯得難能可貴。
緊隨陽光電源之后,德業股份也展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這家同樣以逆變器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全年營收達到112.1億元,同比增長49.82%,凈利潤更是高達29.6億元,同比增長65.29%。錦浪科技、上能電氣等逆變器企業也均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共同構成了光伏制造板塊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資本市場的反應也頗為積極。2024年3月,陽光電源的市值超越了昔日的光伏巨頭隆基綠能,盡管兩者市值一度膠著,但隨著隆基綠能年報公布后業績的大幅下滑,陽光電源基本坐穩了A股光伏市值第一的寶座。在A股IPO方面,逆變器企業同樣表現出色。艾羅能源和首航新能作為近年來成功上市的光儲企業,均以逆變器為主要業務,這在新能源IPO普遍遇冷的大環境下,無疑是對逆變器環節相對樂觀的市場評價和預期。
然而,好景不長,進入2025年,光伏海內外市場迎來了諸多變數,市場波動再次加劇。在逆變器領域,盡管年初價格相對穩定,但需求預期卻明顯下降。多家光伏龍頭企業預測,今年全年的光伏裝機量將出現五年來的首次下滑,這無疑將對逆變器企業的業績產生負面影響。與此同時,此前存在的增產情況也可能導致供需出現不平衡。
政策方面,新能源全面入市進程加速,引發了光儲“搶裝潮”。受此影響,光伏逆變器排產、出貨量均大增,價格也有所上漲。然而,隨著政策劃分節點的臨近,需求退坡明顯,光伏組件等主材價格也開始回落。業內認為,搶裝過程中的增產、漲價及不正當行為將影響光伏市場的后續走勢,需求短期透支后可能更加疲弱,價格表現也令人擔憂。
海外市場方面,雖然我國逆變器出口總額持續增長,但歐美貿易壁壘卻成為隱憂。美國“對等關稅”的推出與反復,以及歐洲方面對中國逆變器遠程操控功能的擔憂和限制措施,都可能對逆變器出口造成沖擊。從海關總署的數據來看,雖然逆變器出口額整體增長,但對美國等部分市場的出口額卻出現下降。
面對這一系列挑戰,逆變器企業的業績表現開始分化。頭部陽光電源、德業股份依然保持強勁增長,而部分尾部企業則面臨海外市場“滑鐵盧”、產品競爭力不足以及成本上漲等問題。隨著市場波動的進一步加劇,下半年逆變器環節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