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藍汽車因一起涉及用戶隱私和品牌信任的風波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事件的起因是,5月27日,該公司未經老車主許可,通過車機系統向48萬名用戶推送了“S09專屬購車券”的彈窗廣告,此舉迅速引發了廣泛爭議。
據車主們反映,這些廣告在車輛啟動時自動彈出,且無法立即關閉,嚴重影響了他們的使用體驗。鄭州的一位深藍車主劉女士表示,在高峰期駕駛時,因廣告彈窗遮擋視線,她不得不繞行15公里,錯過了高速出口。而另一位車主李先生則稱,廣告在倒車時突然彈出,遮擋了360度全景影像,險些造成事故。
車主們對此表達了強烈的不滿,認為深藍汽車將他們視為“清庫存工具”,無視用戶權益。有車主直言,這種廣告推送方式是“低俗營銷”,進一步加劇了他們對品牌的不信任感。而此次事件也再次將深藍汽車推入了口碑危機,此前該品牌已因頻繁降價和權益爭議而備受質疑。
深藍汽車隨后對此事進行了回應,承認廣告推送方式不當,并表示未來不會再通過車機通道推送權益信息。公司CEO鄧承浩也轉發了官方聲明,并再次向用戶致歉。他解釋稱,推送廣告的初衷是“感恩回饋首任車主”,但因市場調研發現半數老車主不知曉相關福利,因此要求團隊加強告知。然而,他承認在流程設計上存在缺陷,并向用戶表示誠懇的歉意。
然而,對于深藍汽車的解釋和道歉,車主們似乎并不買賬。他們認為,車企未經同意強制推送廣告,實質上剝奪了消費者對車機功能的控制權,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指出,《廣告法》明確禁止未經許可向交通工具發送廣告,且必須提供拒絕接收方式。而深藍汽車的廣告需要掛D擋才能退出,操作復雜且延遲關閉,顯然不符合規定。
付建還表示,若購車時車企未提前告知廣告推送事宜,則構成隱瞞重要信息,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關于公平交易權的規定。同時,若廣告在駕駛過程中彈出,可能分散駕駛員注意力,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關于“安全駕駛”的要求。他提醒車主,若因廣告遮擋視線發生事故,可主張醫療費、誤工費等賠償。
事實上,深藍汽車近年來因降價引發的用戶投訴已屢見不鮮。從2023年3月深藍SL03降價4.2萬元引發首批車主維權,到2024年底全系車型降價5000元但未提車用戶無法享受導致的“無感換單”糾紛,再到2025年1月多地補貼退坡后推出“兜底補貼”進一步激化新老用戶權益矛盾,深藍汽車頻繁“背刺”車主的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品牌形象和用戶信任。
此次彈窗廣告事件無疑再次加深了用戶對深藍汽車的不滿和質疑。在第三方汽車投訴類平臺上,深藍汽車因降價引發的背刺車主行為已成為最熱門的投訴種類之一。面對如此嚴峻的信任危機,深藍汽車需要深刻反思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重建用戶信任和維護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