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誕辰20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歐洲航天局選擇了一個獨特的方式來致敬這位“圓舞曲之王”。5月31日,他們將在太空中播放《藍色多瑙河》,同時慶祝歐洲航天局成立50周年的里程碑。
為了將這首經典樂曲送達遙遠的太空,歐洲航天局在西班牙部署了一個巨大的碟形天線,它將負責向宇宙傳輸這首名曲的無線電信號。樂曲以光速在太空中傳播,僅僅1.5秒后就能抵達月球,4.5分鐘內掠過火星,37分鐘后接近木星,4小時內則可傳至海王星。更令人驚嘆的是,大約23小時后,這首樂曲的信號將穿越240多億公里的星際空間,最終抵達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航天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
為了向全球觀眾同步展示這一壯舉,維也納交響樂團計劃在31日進行現場流媒體直播,并通過維也納、馬德里和紐約三座城市的多處公共場所大屏幕進行展示。為了預防任何技術故障,播放的版本是提前錄制的,而現場演奏部分將作為伴奏。
維也納旅游局對此次活動表示高度贊賞,認為向太空播放這首“最著名的華爾茲樂曲”是對之前星際廣播中遺漏這首曲子的“宇宙錯誤”的糾正。事實上,早在1977年,美國航天局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上攜帶的鍍金銅制唱片中,雖然收錄了多位西方古典音樂家的作品,如巴赫、貝多芬和莫扎特,但遺憾的是并未包含施特勞斯的作品。
歐洲航天局局長約瑟夫·阿施巴赫爾在一份聲明中強調:“音樂以它獨特的方式穿越時空,將我們緊密相連。”
小約翰·施特勞斯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維也納,《藍色多瑙河》作為他的代表作之一,自1867年在維也納首演以來,一直深受人們喜愛,甚至被譽為“奧地利第二國歌”。此次歐洲航天局的選擇,無疑是對這位偉大作曲家及其作品的一次崇高致敬。
這次活動也彰顯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不懈追求和對藝術文化的傳承。隨著樂曲信號在太空中不斷傳播,它不僅僅是一首音樂的傳遞,更是人類智慧和文明的象征。
在遙遠的星際空間中,“旅行者1號”將接收到這份來自地球的禮物,它不僅是音樂的旋律,更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的體現。這次活動無疑將激勵更多人對宇宙和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推動人類不斷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