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貿易航線在經歷了特朗普時代新關稅引發的劇烈波動后,正以超乎預期的速度復蘇。
今年4月,受關稅政策影響,中國至美國長灘港的集裝箱運輸量幾乎一夜之間消失殆盡,這條世界上最繁忙的貿易路線幾乎陷入停滯。然而,隨著5月12日北京和華盛頓聯合經濟聲明的發布,形勢發生了逆轉:中國至美國的貨運需求激增,預訂平臺被擠爆,出口碼頭也在全力追趕。
“真是讓人難以置信,簡直是無法想象。”深圳鹽田港的值班經理林瑞生表示,“我今天用了兩塊對講機電池來協調起重機操作員。”
鹽田港處理著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貨物,目前正以最大負荷運轉。而這一波增長并非孤立現象。全國各地的物流公司都報告了預訂量的激增。在寧波港,美國航線的集裝箱預訂量在政策轉向后的24小時內,從個位數躍升至近4000個。
這一快速反轉發生在歷史低點之后。5月9日,中國沒有一艘船開往美國西海岸的兩大港口——長灘港或洛杉磯港,這是自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開始向美國運貨以來的首次。即使在疫情高峰期,船只交通也從未降至零。
但到了5月中旬,市場開始反彈。根據全球航運數據平臺Vizion的數據,中國至美國的貨運預訂量與前幾周相比激增近300%。到5月底,所有美國航線的艙位都已售罄。
“港口正在緊急調配東南亞和歐洲的船只來處理溢出的貨物,但仍有30%的運力缺口。”浙江一家物流公司的經理吳輝說。
中國的工廠和物流公司現在都在晝夜不停地運轉。
在寧波,韓德電器的自動化冰箱生產線正在全力生產。“我們的美國客戶在聲明發布后就立即打來電話,要求立即安排生產和發貨。”公司發言人表示。
在上海,一家針織廠在48小時內完成了5萬件產品,并售出了庫存中的30萬件衣服。在義烏和深圳,出口企業報告稱美國訂單同比大幅增長。
這股熱潮不僅推動了銷售,還重新點燃了信心。
對于美國港口來說,關稅的初步影響是毀滅性的。“根本沒有貨物送達。”西雅圖港的負責人瑞安·卡爾金斯哀嘆道,“司機正在賠錢并面臨破產。”
長灘港首席執行官馬里奧·科德羅發出了嚴厲警告:“如果情況不迅速改變,我們可能會在30天內看到空蕩蕩的貨架。”
就連美國的主要零售商也感到緊張。據報道,沃爾瑪、塔吉特和家得寶的高管們在4月底與特朗普舉行了閉門會議,警告說:“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到感恩節時,貨架會像颶風過后一樣空空如也。”
盡管華盛頓努力使供應鏈多樣化,但美國企業發現幾乎不可能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洛杉磯的一位買家最近探索了東南亞的替代方案,但在遭遇延誤和質量問題后,又回到了中國工廠。“他們根本看不懂藍圖。”浙江的一家工廠經理熊偉平說。
就連曾經是美國工業實力象征的波音公司,也面臨著勞動力短缺和員工涉毒事件等問題。
與此同時,當美國努力將制造業回流或轉移時,中國企業正在擴大其影響力。在廣東的明瑞集團,美國銷售額現在僅占30%,低于之前的70%,這是由于歐洲需求的蓬勃增長。
回顧歷史,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將美國關稅提高至59%,引發了全球報復性關稅的螺旋上升,并加深了大蕭條。超過1000名經濟學家曾警告過這一舉動,但他們的聲音被忽視了。
如今,經濟學家再次發出警告:保護主義會傷害所有人。
“我們需要21世紀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重復20世紀30年代的錯誤。”達特茅斯學院的道格拉斯·歐文表示。
隨著貿易關系的不斷演變,全球經濟的未來仍然充滿不確定性。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合作與開放才是推動全球繁榮的關鍵。
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里,任何國家都無法獨自應對挑戰,只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真正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