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智行,這家自動駕駛領域的先鋒企業,近期公布的2024年年報揭示了其在市場推進和技術革新上的雙重努力,同時也暴露了面臨的多重挑戰。
據年報顯示,小馬智行每年在市場推廣上的投入高達567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1億元),然而,這一巨額投入并未能迅速轉化為顯著的市場滲透率提升。受限于覆蓋范圍及消費者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顧慮,截至2024年上半年,小馬智行的單臺Robotaxi日均訂單量僅達到15單左右。面對這一困境,小馬智行積極尋求技術突破,其最新發布的第七代Robotaxi自動駕駛套件成本降低了70%,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維護費用的攀升。
行業競爭的加劇無疑是小馬智行面臨的一大挑戰。百度旗下的蘿卜快跑憑借強大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已在多個城市實現規模化運營,遙遙領先。同時,文遠知行等多線并進的業務布局,以及特斯拉等車企的潛在入局,使得小馬智行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小鵬、上汽、廣汽等車企也展現出對Robotaxi賽道的濃厚興趣,它們在供應鏈管理、車輛生產和數據訓練上的優勢,給小馬智行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壓力。
在政策層面,盡管自動駕駛相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但小米SU7智駕事故引發的公眾對自動駕駛安全性的質疑,可能導致未來政策調整,增加企業的合規成本。規模方面,Robotaxi行業正步入“拼爹”時代,自動駕駛企業需尋求資金和技術實力雄厚的合作伙伴,以實現規模的快速增長。然而,小馬智行的競爭對手多已找到強有力的支持者,如蘿卜快跑與百度、Momento與上汽,這無疑增加了小馬智行開拓市場的難度。
資本層面,全球Robotaxi市場規模雖有望在2030年達到8349億元,但自動駕駛行業已從資本狂熱回歸理性。小馬智行若想吸引更多投資,必須拿出盈利成績單。CEO彭軍對公司前景保持樂觀,預計2025年將朝著1000輛Robotaxi的目標進發,并在2028年實現集團層面的盈虧平衡。然而,面對政策、資金、規模的三重壓力,小馬智行能否順利跑通商業模式,擺脫“虧損魔咒”,仍需時間驗證。
在小馬智行的征程中,技術領先僅是入場券,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更快實現商業化。是繼續堅守技術為王,還是尋求盟友加速多場景滲透,小馬智行必須重新審視其戰略方向。在商業的世界里,生存,往往比速度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