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高校計算機教育領域的一次盛會——“全國高校計算機類課程能力提升高級研修班”上,近70所高等學府與超過100位教育精英齊聚一堂,共同聚焦產教融合與科教融合的深度實踐。此次研修班的亮點之一,是對鴻蒙人才培養的廣泛關注和深入探討。
隨著鴻蒙生態的蓬勃發展,各行各業對掌握鴻蒙技術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為此,全國各大高校積極響應,通過參與教育部與華為聯合推出的“智能基座”等產學合作項目,將鴻蒙技術的精髓深度融入課程體系,旨在培養出更多符合產業需求的鴻蒙專業人才。
高校作為開發者培養的搖籃,正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將鴻蒙的先進技術和平臺引入教學和實踐環節。這種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教育模式,不僅促進了科研成果的轉化,更為在校學生搭建了通往創新實踐的橋梁。北京工業大學蔣宗禮教授,作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及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研修班上致辭時強調,高校教師需通過持續培訓,掌握鴻蒙技術的最新動態,并將其融入教學之中,從而引導學生緊跟行業前沿。
研修班現場,多位鴻蒙技術領域的專家指出,通過產學合作等項目的實施,高校能夠在科研與產業之間構建起一座橋梁,滿足師生對前沿科技與產業需求的探索渴望。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提升了高校的教學水平,也為產業界輸送了更多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在AI智能時代加速到來的背景下,鴻蒙系統憑借其強大的系統級AI能力、全場景協同以及全方位安全保障,正成為推動產業創新升級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鴻蒙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產業界與高校之間的合作也愈發緊密。雙方正攜手探索鴻蒙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共同為鴻蒙生態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