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零食量販巨頭鳴鳴很忙集團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標志著其向成為“港股零食量販第一股”的目標邁出關鍵一步。自2017年從一家小型街邊店鋪起步,鳴鳴很忙憑借低價策略、廣泛的加盟網絡以及資本的鼎力支持,迅速崛起為行業內的佼佼者。截至2024年底,該集團的門店數量已突破14000家,年零售額高達555億元。
鳴鳴很忙的崛起之路,堪稱抓住了下沉市場消費需求的典范。然而,行業的轉折點出現在2023年,隨著趙一鳴、零食很忙、好想來等頭部玩家的激烈價格戰和快速拓店,本土零食店的生存空間被大幅壓縮,國內零食折扣店市場逐漸形成了“北萬辰,南鳴鳴”的競爭格局。
在這一背景下,鳴鳴很忙的增長策略開始轉向擠壓加盟商的生存空間。從收入構成來看,該集團99.5%的收入均來自于向加盟商銷售產品并賺取差價。然而,這一模式也為鳴鳴很忙埋下了隱患。2024年,該集團共有273家加盟店因經營不善而關閉,且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這一趨勢愈發明顯。
多位鳴鳴很忙的加盟商在接受采訪時表達了不滿與后悔。他們表示,在2020年前后,零食折扣店市場競爭相對較小,商業模式新穎,開店成本較低,早期入局的加盟商往往能在一年內迅速回本并實現盈利。然而,到了2025年,新加盟商若想繼續加盟鳴鳴很忙,除非能找到兼具成本優勢和人流量優勢的優質點位,否則回本周期將長達2-3年,甚至更久。
以一家位于高校周邊的零食店為例,盡管大學生群體購買零食的頻率高、復購率高、客單價高,但季節性明顯,寒暑假期間生意慘淡。同時,高校周邊的房租成本高,再加上零食折扣店的大店模式,使得房租成本進一步攀升。在激烈的競爭和不斷攀升的成本壓力下,加盟商的投資回報周期被拉長,甚至面臨虧損的風險。
隨著零食折扣店市場的不斷加密,以及羅森、夫妻店、超市、電商平臺等不同零售業態的沖擊,門店的營業額整體呈下滑趨勢。加盟商不僅要應對來自市場的競爭壓力,還要應對來自集團的各種稽查和處罰。零售場景的復雜性和門店稽查帶來的沖突,讓加盟商深感無奈,很多人甚至全年無休。
在加盟商群體中,還彌漫著一種對零食折扣店未來發展前景的擔憂。隨著下沉市場消費者對性價比的關注度提高,以及零食折扣店靠大牌引流、白牌盈利的模式被識破,很多消費者開始只購買軟飲料等低價產品,而其他品類零食則轉向電商平臺購買。同時,年輕寶媽等核心消費群體對零食的購買頻率和客單價也在下滑,進一步加劇了零食折扣店的市場壓力。
更為嚴重的是,當前零食折扣店市場已經嚴重飽和,特別是在縣域和鄉鎮市場。很多加盟商表示,現在能夠賺錢的點位越來越少,而為了維持市值和增長數據,集團不得不繼續加速開店和擠壓點位。這不僅加劇了市場的競爭壓力,也讓加盟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在采訪中,多位加盟商還提到了集團向加盟商強配大日期產品的問題。盡管進貨時公司和經銷商各承擔50%的費用,但考慮到對資金和門店貨架的占用,加盟商承擔的實際損失遠高于總部。這不僅增加了加盟商的經營壓力,也損害了他們對集團的信任和忠誠度。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鳴鳴很忙集團需要深刻反思并調整其增長策略。如何在保障加盟商利益的同時實現集團的持續發展?如何在下沉市場中找到新的增長點并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愿?這些都是鳴鳴很忙集團需要面對和解決的緊迫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