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業正加速推進其全球化戰略,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插電式混合動力(插混)技術成為了進軍海外市場的得力助手。各大自主品牌近期公布的海外銷售業績顯示,插混車型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價格優勢,在歐洲、中東等地贏得了廣泛認可。
歐洲市場率先見證了中國車企插混攻勢的威力。據市場研究機構Dataforce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品牌汽車在歐洲的注冊量激增78%,達到15萬輛的歷史新高,市場份額攀升至4.5%。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插混車型銷量同比增長了驚人的368%,遠超純電動車的增長速度。比亞迪作為其中的佼佼者,4月在歐洲14國的銷量達到了11123輛,遠超特斯拉,插混技術的貢獻功不可沒。
在德國,消費者對插混車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面對歐洲多國取消純電動車補貼、充電設施不足以及電價高昂等挑戰,插混車型以其較長的續航里程和靈活的充電方式,成為了消費者的理想選擇。一款中國品牌的插電式混動轎車,憑借其超過1000公里的綜合續航、約4萬歐元的高性價比價格,以及長達6年的整車保修和8年的電池保修政策,成功吸引了德國消費者的目光。
與此同時,中東市場也迎來了中國插混車型的熱潮。在阿聯酋的汽車展廳里,奇瑞、比亞迪等中國品牌的插混車型備受矚目。消費者們對中國品牌豐富的智能配置和超高的性價比贊不絕口,這成為了中國品牌在中東市場與日韓品牌競爭的核心優勢。
中國插混汽車在歐洲和中東市場的成功,并非偶然。從技術層面來看,中國車企通過“以電為主”的架構設計,實現了動力效率與成本的完美平衡。與日系混動技術相比,中國插混技術更加接近純電驅動的邏輯,使得車輛在純電模式下能夠行駛更長的距離,同時保留了燃油補充的靈活性。中國國內對純電與插混車型的“一視同仁”政策,也為車企的技術路線選擇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市場層面,全球充電基礎設施的滯后為中國插混汽車創造了獨特的機遇。歐洲和美國的新能源充電樁數量嚴重不足,而中國則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數量最多、服務范圍最廣、品種類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消費者的充電焦慮,推動了中國插混車型在海外市場的熱銷。
然而,中國插混汽車在全球市場的“狂飆突進”也帶來了新的競爭態勢。日系車企在混動領域發起了反擊,憑借品牌認知度和成熟供應鏈的優勢,仍然占據著全球混動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同時,一些海外消費者也對中國汽車品牌的售后服務和零配件供應提出了改進意見。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國車企正在積極尋求本地化戰略。比亞迪在土耳其投資建設了年產15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工廠,奇瑞等品牌也在與當地經銷商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銷售和服務網絡。這些舉措將有助于提升中國插混車型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和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