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村煤礦的廣袤礦區,創新如同一股不竭的動力源泉,推動著企業的持續發展與進步。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張向榮,一位從一線成長起來的技術領軍人物,正以他的智慧和汗水,書寫著技術創新的新篇章。
張向榮,這位總工辦副主任,曾在一線綜掘隊組摸爬滾打了整整17年。從最初的機電工,到主管技術員,再到綜掘隊隊長,他的每一步都凝聚著對技術的執著與追求。這些年的歷練,不僅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組織經驗,更錘煉出他攻堅克難的技術本領,為他日后的技術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張向榮調任礦總工辦,主管技術創新工作。面對新的舞臺,他深知,只有扎根生產一線,技術創新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于是,他頻繁深入基層,與隊組管理人員、工人面對面交流,了解生產現狀,傾聽工作難題。正是在這樣的靈感碰撞中,一個個創新項目應運而生。
條帶式膏體充填開采項目是常村煤礦綠色開采的重要一環,但開采效率卻一直不盡如人意。面對這塊“硬骨頭”,張向榮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他多次深入現場調研,組織隊組研討,最終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張向榮還關注到了井下邊遠地區巷道排水的問題。工作人員每天需要步行上萬米去排水,既費工又費力。針對這一問題,他帶領團隊研制出了風動自動排水裝置。這一裝置能夠自動檢測水位,自動實施排水,極大地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多年來,張向榮作為英才創新工作室的帶頭人,始終致力于解決作業現場制約安全生產的各類難點問題。他召集各專業科室技術人員開展技術攻關,所實施的近百個創新項目不僅提高了礦井生產效率,減少了事故發生,還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其中,三角區回收錨桿裝置、綜采面回收浮煤裝置等項目更是榮獲省市級獎勵。
為了進一步提高礦上各單位的創新積極性,張向榮不斷完善《常村煤礦技術創新實施方案》。他簡化創新手續,規范創新立項,拓寬創新方式,疏通創新資金渠道,提高創新獎勵力度。在他的努力下,常村煤礦每年獲得的技術專利數量平均達到40項之多,為礦井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創新驅動力。
張向榮的故事,是常村煤礦技術創新歷程中的一個縮影。他的堅持與努力,不僅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為廣大技術人員樹立了榜樣。在未來的日子里,相信會有更多的技術人員在他的帶領下,共同書寫常村煤礦技術創新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