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浩瀚星空中,總有那么一些時刻,光明與黑暗交織,希望與絕望并存。華為,這家以理性著稱的科技企業,在其發展歷程中,也經歷了從黎明前的至暗到勝利曙光的初現。
2019年5月16日,華為被納入“實體清單”,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19萬華為員工瞬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慌亂與不安。高通芯片、英特爾/AMD芯片、Windows和安卓操作系統等核心資源的斷供,以及數據庫、ERP軟件等生產工具的受限,讓華為的業務面臨著全面停擺的嚴峻挑戰。更令人擔憂的是,對手的目標不僅僅是遏制華為的當下,更是要摧毀其未來。
華為的未來,寄托在AI戰略上。2018年,華為首次對外發布了AI戰略與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然而,“實體清單”的打擊讓這一戰略步伐被打亂。在華為看來,如果趕不上AI的時代浪潮,可能會在十年、二十年后泯然眾人。因此,華為在保障當前生產運營的同時,也發起了對未來的突圍。
面對AI算力供應的難題,華為內部迅速組建了一支特殊的“作戰部隊”,集結了云、計算、芯片等業務線的精英,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攻克AI算力的“上甘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華為與英偉達之間的較量,恰如在上甘嶺的南北坡展開,一方是洋槍大炮重兵布陣,另一方則是小米加步槍艱難突進。
在資源有限、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華為選擇了“非摩爾定律補摩爾定律”的策略,即通過系統性能力來彌補單芯片性能的不足。他們決定研發超節點,以系統層面的優勢來對抗英偉達的GPU和CUDA生態系統。然而,這一決策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因為超節點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源,而AI市場的爆發時間卻難以預測。
經過激烈的討論和決策,華為最終選擇了384超節點的方案。這一方案意味著需要采用光模塊來通信的技術路線,這是一個巨大的技術挑戰。然而,華為人并沒有退縮,他們迎難而上,通過無數次的試驗和改進,最終實現了光模塊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025年4月,華為CloudMatrix 384超節點正式發布,這一創新性的AI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CloudMatrix 384超節點具備多項領先技術優勢,包括MoE親和、以網強算、以存強算、長穩可靠、朝推夜訓、即開即用等。它不僅跳出了單點技術的限制,走向了系統性、工程性的創新算力架構,還直面了通信效率瓶頸、內存墻制約、可靠性短板等三大技術挑戰。
CloudMatrix 384超節點的發布,讓華為在AI領域實現了從追趕到超越的華麗轉身。海外知名分析機構SemiAnalysis在分析后得出結論,華為的芯片技術雖然落后一代,但其自主研發的云端超級算力解決方案CloudMatrix 384卻可領先于英偉達和AMD當前市售產品一代。這一成果的背后,是華為人無數次的嘗試和失敗,是他們對創新的執著和追求。
DeepSeek作為CloudMatrix 384的一個成功應用案例,充分展示了其強大的算力和靈活性。硅基流動與華為云的合作,讓DeepSeek在CloudMatrix 384上實現了較好的效果,可比肩H100部署性能。這一成果不僅證明了CloudMatrix 384的實力,也為華為在AI領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被納入“實體清單”的絕望,到CloudMatrix 384超節點的勝利,華為經歷了無數次的挑戰和考驗。然而,他們始終堅信,跪著的都輸了,站著才可能贏。在未來的道路上,華為將繼續秉持這一信念,勇往直前,不斷創造更多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