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在最近的直播中,分享了公司創業初期融資的艱辛以及其對預算嚴格把控的背后故事。盡管理想汽車在前年營收已突破千億大關,但回顧其發展歷程,融資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李想透露,在創業初期,理想汽車見了上百個投資機構,雖然都獲得了認可,但真正愿意投資的卻寥寥無幾。他曾在一個視頻欄目中提到,在C輪融資時,他幾乎病倒,免疫系統崩潰,長達三個月的時間都在與疾病斗爭。
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表示,他曾陪同李想見了大量頭部VC和PE投資機構。盡管大家都對李想的能力表示贊賞,但一聽到理想汽車不做純電動車,就紛紛猶豫,導致融資過程異常艱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想從創業初期就開始實行高強度的費用控制。理想汽車僅用數十億元,就維持了公司五年的運營支出,并成功開發了SEV和SUV兩款車型。李想在直播中進一步解釋了其嚴格的預算控制理念:“你可能無意中多花了1元錢,但一旦出現問題,就需要用5元錢去彌補這個漏洞,這反而會造成更多的問題和效率的損失。”
理想汽車在業內一直以“摳廠”著稱,李想本人也將此視為企業的優勢。他在微博上曾對“車企砸錢營銷”的話題發表看法,稱理想汽車的市場費用率僅為0.6%,包括品牌所有的公關、活動、廣告等費用,幾萬元的費用都需要他親自審批,以確保不亂花錢。
德邦證券的研報顯示,理想汽車的管理費用率顯著低于行業競爭對手。例如,2023年理想汽車的管理費用率為7.89%,同比下降4.62個百分點,而同期蔚來和小鵬汽車的管理費用率分別為23.17%和21.38%。
正是對花錢的“克制”,讓理想汽車成為國內造車新勢力中首個扭虧為盈的車企。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理想汽車凈利潤達到80億元,連續九個季度實現盈利,汽車業務毛利率為19.8%,總毛利率為20.5%,這一水平甚至超過了不少自主頭部車企,展現了其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
然而,在費用控制方面,理想汽車也有例外。李想在直播中表示,公司始終將用戶價值放在首位,打造產品的順序是更安全、更舒適、更便捷。因此,任何與安全相關的費用,都不需要他審批,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