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經歷去年回暖后,今年再度步入波動期。多家市場研究機構發布的第一季度報告顯示,盡管開局顯示出正增長跡象,但市場仍面臨多重不確定性,部分機構預測整體表現或將下滑。
具體來看,國產手機品牌如小米,受益于國家政策扶持,一季度實現了出貨量和銷量的顯著提升。相比之下,全球出貨量排名前列、銷量領先的蘋果,雖然賬面數據依然亮眼,卻因產品延遲發布和創新能力受質疑而飽受爭議。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蘋果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持續下滑,引發了外界對其未來發展的擔憂。
為應對市場表現不佳,蘋果在本周末向渠道商發出了降價通知,iPhone 16 Pro系列降價幅度達千元,疊加國家政策補貼后,最高優惠可達2000元。這一舉措被視為蘋果在中國市場表現疲軟后的又一次價格調整策略。
盡管市場對蘋果的未來充滿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蘋果的盈利能力依然遙遙領先。根據Counterpoint市場監測服務的最新研究,2025年第一季度,蘋果手機的收入占比高達42%。OPPO通過向高端市場傾斜產品組合,成為唯一實現均價增長的品牌,而vivo則在印度等市場表現強勁,實現了收入增長。
在手機市場中,高端機型的盈利能力遠高于低端機型。盡管這一道理眾所周知,但受限于品牌差異和產品力差距,高端市場競爭相對寬松,而低端和中端市場競爭則異常激烈,利潤相對較低。在市場下行周期中,高端機型的抗壓能力更強,市場地位幾乎不受影響,持續上漲,因此吸引了眾多品牌競相進入。
IDC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中,600美元以上價格段的市場份額將達到30.9%,同比增長2.1個百分點。最新調研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品牌正加速沖擊高端市場。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平均售價同比增長1%至364美元。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指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溫和擴張源于生產布局的戰略調整及人工智能功能的普及。
在盈利能力方面,蘋果無疑是手機市場的絕對霸主。一季度,蘋果手機出貨量為19%,略低于市場占比20%的三星。然而,憑借816美元的平均售價,蘋果手機的收入占比高達42%,遠超三星的18%。三星因高性價比機型占比提升,平均售價同比下降7%,影響了收入表現。在利潤方面,蘋果的占比也超過八成,曾一度超過100%。
華為是國產品牌中高端化表現最好的品牌之一,小米、OPPO、vivo等也在通過影像技術和折疊屏等新形態產品,嘗試進入高端市場,尋求更多增長機會。然而,高端市場的建立不僅要求配置高,更考驗品牌力和綜合產品力,需要準確把握高端受眾的心理和實際需求。即便三星在高端市場能與蘋果抗衡,但仍需依賴高性價比的中低端產品推動銷量。
隨著新興市場的開拓,蘋果在高端市場的優勢正在加速建立。然而,蘋果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包括關稅變動和產品力缺失等。關稅變動影響了蘋果的整體收入,而產品力的缺失則導致蘋果頻繁在渠道打折售賣,甚至可能改變其長期堅持的產品戰略。中國作為蘋果的主要市場之一,其收入出現下滑,iPhone在中國市場的排名也大幅下跌。
為應對挑戰,蘋果不僅調整了市場營銷策略,還計劃調整產品發布頻率,從一年一次改為一年兩次,上半年發布基礎款,下半年推出更高端的Pro和折疊屏系列。蘋果還計劃推出全新機型iPhone 17 Air系列,主打超薄設計,并計劃在2026年下半年量產可折疊iPhone。然而,分析師對iPhone 17 Air的市場表現持謹慎態度,認為其受眾有限。
面對多重挑戰,蘋果正在積極調整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然而,其以往輕松盈利的日子已不復存在。盡管蘋果的盈利能力依然領先,但其高利潤空間正在被逐漸壓縮。蘋果如何在取舍之間找到平衡,將決定其未來的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