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導體行業逐步顯露復蘇跡象之際,藍箭電子(301348.SZ)的股東及高管卻在近期再度掀起減持浪潮,這是自公司2023年上市以來的第三次大規模減持行動。5月7日晚間,藍箭電子發布公告,宣布其三股東及四名高管計劃合計減持337.74萬股,占總股本的1.68%,預計減持市值將達到約8011.15萬元。
此次減持無疑再次引發了市場對藍箭電子未來發展的廣泛關注。作為昔日備受矚目的“小巨人”,藍箭電子如今卻面臨著封測行業三巨頭的激烈競爭,其市場地位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業績與股價雙重打擊下,藍箭電子似乎已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境。
根據公告,藍箭電子的第三大股東上海銀圣宇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及公司總經理袁鳳江、財務總監趙秀珍、董事會秘書張國光、監事李永新分別計劃減持1.00%、0.19%、0.24%、0.13%、0.12%的股份。他們給出的減持原因均為個人資金需求。
事實上,這并非藍箭電子股東首次密集減持。公司此前的一季報顯示,上海銀圣宇曾在2月10日減持了0.95%的股份;第六大股東廣東比鄰投資也大幅減持了2.04%的股份;第五大股東舒程則減持了0.49%。而在2024年三季報中,廣東比鄰投資和第九大股東深圳前海箭入佳境也分別減持了股份。
藍箭電子的股價與業績表現同樣令人擔憂。自2023年8月在創業板上市以來,公司股價持續下跌,從高點84.24元一路跌至目前的23.74元左右。這一頹勢與其業績的大幅下滑密不可分。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37億元,同比下降2.00%;歸母凈利潤5836.88萬元,同比下降18.28%。進入2024年,公司業績更是雪上加霜,一度由盈轉虧,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13億元,同比下降3.2%;歸母凈利潤為1511萬元,同比下降74.1%。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收略有上升,但歸母凈利潤仍然虧損729萬元。
藍箭電子在2024年年度報告中坦言,公司面臨業績大幅下滑的挑戰。全球半導體市場仍處于周期底部,消費類電子產品需求疲軟,客戶去庫存階段持續,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承壓。同時,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人工成本增加也對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造成了壓力,導致利潤顯著下降。
與半導體封測行業的龍頭相比,藍箭電子的競爭力明顯下滑。2024年,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等國內封測行業“三巨頭”的營收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華天科技以28%的增速領跑。而藍箭電子的技術先進程度不足,市場份額極低,在11家封裝廠上市公司中排名墊底。半導體封測行業規模至關重要,只有訂單量足夠大,才能攤薄高昂的固定成本。然而,藍箭電子目前的封裝技術仍停留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第一和第二代傳統封裝技術,產品標準化和通用性程度較高,缺乏競爭力。
藍箭電子在市場份額方面也遠遠落后于封測行業的“三巨頭”。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中國集成電路封測行業市場總額或達3300億元,而藍箭電子2024年的封測服務營收僅為3.53億元,市場份額微乎其微。面對AI浪潮帶來的封測行業大變局,藍箭電子的技術和產品似乎難以跟上市場的步伐。
如今,藍箭電子身處半導體周期的谷底,股東及公司高管的密集減持無疑給投資者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面對封測行業的激烈競爭和AI浪潮的沖擊,藍箭電子能否在牌桌上堅持下去,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