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各大廠商紛紛使出渾身解數,爭奪每一寸市場份額。根據權威市場研究機構IDC最新發布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以39.9%的同比增幅,成功奪得出貨量榜首,緊隨其后的是華為、OPPO、vivo和蘋果。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季度中,榮耀手機未能躋身前五,被歸類到了“其他”類別中,這無疑給這家背景深厚的廠商帶來了新的挑戰。
榮耀手機,這個曾經被視為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品牌,如今也走到了發展的關鍵十字路口。2025年初,榮耀高層經歷了重大的人事變動。十年老將趙明辭去CEO職位,由李健接任。同時,榮耀中國區銷售部部長鄭樹寶、中國區CMO姜海榮等多位高管也相繼離職,這一系列變動在公司內部引發了不小的波動。尤其是在上市的關鍵節點上,這樣的人事調整無疑增加了公司的不確定性。
趙明的離職對榮耀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自2015年接手榮耀業務以來,趙明一直是榮耀的旗幟性人物。他帶領團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圍,實現了年出貨量破億的輝煌成績。趙明的離開,讓榮耀內部一時間無所適從,也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和議論。
面對這樣的局面,新任CEO李健肩上的擔子無疑很重。他不僅要接過趙明留下的重擔,還要帶領榮耀走出趙明離職后的陣痛期,重新贏得市場的信任。為此,榮耀開始積極尋求新的發展方向。在MWC2025大會上,李健首次公開亮相,并公布了榮耀的阿爾法戰略。榮耀不再滿足于智能手機制造商的定位,而是要向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公司轉型。未來五年,榮耀將投入100億美元建設AI設備生態,與谷歌、高通等巨頭展開合作。
除了擁抱AI技術外,榮耀還將海外市場視為未來增長的主力。李健擁有豐富的海外市場經驗,這與榮耀的海外發展戰略不謀而合。榮耀已經在歐洲、東南亞等地區進行布局,主攻高端市場和中高端細分市場。然而,在海外市場的拓展過程中,榮耀也面臨著地緣關系緊張、關稅高壓、文化差異等外部條件的挑戰。如何規避這些風險,將是榮耀在海外市場上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
榮耀的IPO進程也備受關注。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榮耀獨立上市的議程終于被提上日程。然而,與小米等純硬件公司不同,榮耀的業務結構相對單一,智能手機占據了大部分份額。在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進入紅海階段的背景下,榮耀要面對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因此,榮耀需要通過IPO獲得足夠的資金,繼續探索新的業務方向。而李健公布的阿爾法戰略,正是為了讓市場重新對榮耀的未來產生信心,為IPO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