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算力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在2024年已突破725EFlops大關,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僅彰顯了AI算力在驅動數字經濟中的核心地位,也預示著各行業對智能算力的需求正持續攀升。從智能制造的精密優化,到智慧醫療的快速診斷,再到政務服務的即時響應,以及生成式AI的廣泛應用,智能算力正深度融合于通用算力之中,催生出“異構算力+場景化服務”的新型服務模式。
根據IDC發布的《2024第四季度中國X86服務器市場報告》,2024年中國服務器市場在技術迭代與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在這場由AI引領的產業變革中,超云憑借其技術領先地位和強大的生態協同能力,成為了市場的領跑者。在南京舉辦的超云產品技術大會上,超云展示了其在AI技術重構產業生態方面的實踐成果,并分享了其在技術創新與戰略布局中的關鍵突破。
當前,計算架構正經歷深刻變革,AI技術已滲透到硬件與軟件的各個層面。這一變革在計算單元、芯片生態、存儲系統和運維管理等方面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多核CPU通過高速互聯與內存池化技術,降低了企業構建私有AI云的成本,使得分布式訓練和推理成為標準配置。在AI芯片領域,通過與國際主流架構及國產芯片的深度兼容,結合高速互聯和低精度計算優化,算力資源利用率得到了顯著提升。
如今,每個通用應用背后都有大模型提供強大的AI能力支持。在存儲系統方面,基于MoE架構的特性,全閃存與CXL內存擴展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數據訪問延遲降低至微秒級,為超大規模模型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軟件棧的智能化升級正在重塑運維體系,從服務器資源調度到AI任務編排,自動化工具鏈顯著減少了人工干預。液冷技術的規模化應用使得數據中心的PUE值降至1.1以下,為高密度AI算力的釋放提供了可靠的散熱保障。
在這場變革中,AI能力已無縫融入各個應用場景。生成式AI正逐步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環境,通過模塊化接口成為新一代應用的底層組件。這一趨勢對算力底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異構算力的兼容、敏捷交付體系以及場景的深度適配等。超云AI算力底座正是為滿足這些需求而誕生的,它致力于構建全棧式、自主安全的智能計算環境,實現從基礎設施到業務場景的深度協同。
超云AI算力底座在基礎設施層面深度整合了NVIDIA GPU的強大算力以及海光、飛騰等國內信創領域的優質資源,打造了異構算力資源池。同時,搭配分布式存儲系統與低延遲網絡設備,構成了高可用性的硬件基座。在資源管理方面,超云基于先進的容器化技術,提供了云主機、裸金屬及虛擬化資源的彈性供給能力,并通過智能資源感知算法實現了GPU、CPU、存儲的動態配比,大幅提升了算力資源利用率。
在服務管理環節,超云自主研發了運維管理平臺與AI PaaS智能調度系統,支持集群級資源的精細編排、靈活權限管理以及強大的故障自愈能力。超云還通過訓推一體的計算框架提升了模型訓練到推理的全流程效率。尤為超云AI算力底座全面托管了DeepSeek、Qwen等主流大模型,提供從模型一鍵部署到業務無縫切換的一站式全棧能力,助力企業快速將AI能力轉化為生產力。
超云憑借“算力+架構+產品+運維”的深度協同,成功構建了從底層硬件到上層應用的完整技術閉環。其融合架構展現出卓越的兼容性與靈活性,通過統一調度技術實現了跨芯片資源的無縫協同。在產品設計上,超云將算法、調度與運維組件集成到“開箱即用”的一體機解決方案中,簡化了客戶配置工作,加速了模型部署與推理流程。同時,超云還依托智能化管理平臺實現了對AIDC全生命周期的統一監管。
超云還與眾多合作伙伴攜手,通過動態資源調度和邊緣計算優化,實現了算力在云端與邊緣端的無縫流動。合作伙伴在架構創新、場景落地與生態標準上的持續突破,將算力系統的復雜性轉化為標準化的技術模塊,再通過生態整合轉化為面向客戶的簡單接口。這種轉化能力已廣泛應用于金融、能源、醫療、互聯網以及科研等領域。
超云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以生態為支點,與伙伴們共同推動AI技術的爆發式發展。在這場由AI引領的變革中,超云正以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卓越的生態協同能力,助力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共同迎接AI新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