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宇樹機器人G1在馬拉松賽事中的表現引發了廣泛關注與討論。最初,在一場民間組織的馬拉松比賽中,G1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遭受了諸多質疑。然而,宇樹官方并未沉默,而是迅速采取行動,通過一場精心策劃的長跑測試直播,向公眾展示了G1的真正實力。
這場直播選址于一所學校的標準跑道,現場氛圍熱烈,不少學生自發加入,與G1并肩奔跑,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長達118分鐘的直播中,G1以穩定的步伐完成了40圈的奔跑,總計13.2公里。其最高速度達到了3-3.5米/秒,而長跑時的平均速度則維持在2米/秒左右,換算成人類跑步的配速,接近每公里9分鐘的水平。盡管這一速度在人類跑者中并不出眾,但對于機器人而言,已是相當可觀的成就。
G1在測試過程中展現出了良好的自主運行能力。直播畫面中,G1全程無需人工干預,自行更換電池一次,甚至穿上了專業的跑鞋,展現出了近乎真實的跑步體驗。這一表現,無疑是對此前質疑的有力回應。
回顧此前,宇樹機器人G1在北京全球首屆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中的表現確實不盡人意。當時,一支使用非官方算法的第三方隊伍選擇了G1參賽,結果表現糟糕,甚至在比賽初期就發生了摔倒的意外。宇樹科技隨即發表聲明,澄清參賽隊伍與算法均非官方,但質疑聲并未因此平息。
為了徹底打消公眾的疑慮,宇樹科技不僅組織了此次長跑測試,還開設了抖音賬號,記錄機器人的日常訓練與測試情況。昨日的長跑直播更是吸引了超過6萬人的點贊,展現了公眾對于宇樹機器人及人形機器人技術的濃厚興趣。
通過與用戶的深入交流,宇樹科技進一步解釋了現實與宣傳視頻存在差異的原因。原來,普通用戶購買的是標準版機器人,僅具備簡單的行走、握手等動作。而奔跑、格斗等高級功能,則需要用戶自行開發或由宇樹提供開發服務。這一解釋,無疑為用戶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認知框架。
宇樹科技此次長跑測試的成功,不僅證明了G1的實力,更凸顯了算法在機器人技術中的核心地位。同樣的機器人,在不同算法的驅動下,能夠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性能表現。這一事實,無疑為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啟示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