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藍鯨汽車與商湯絕影CEO王曉剛的對話中,王曉剛深入探討了汽車智能化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他強調,從智能化的發展角度來看,汽車行業正處于一個快速上升、演進和變化的階段,遠未達到瓶頸。
作為商湯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科學家,王曉剛表示,商湯絕影旗下的產品線覆蓋了駕駛、座艙和云端三大模塊。在近期舉行的上海車展上,商湯絕影展示了包括以VLAR技術為核心的生成式智能輔助駕駛R-UniAD技術方案,以及專為車載AIOS打造的AI內核“絕影千機”等新品。
王曉剛進一步透露,商湯絕影已與國內外超過30家車企建立了合作關系,覆蓋了130余款車型,累計量產交付量達到了360萬輛。其中,在輔助駕駛領域,商湯絕影已與4家車企合作,為7款車型提供了量產方案,并正在與東風合作推動UniAD一段式端到端方案的量產落地。
在對話中,王曉剛還詳細闡述了商湯絕影的“1+X”戰略架構,其中“1”代表生成式AI相關業務,而“X”則代表包括智能汽車“絕影”在內的生態企業矩陣。他透露,商湯絕影后續有獨立融資的規劃,但具體時間表尚未確定。
王曉剛指出,商湯絕影的三大板塊——駕駛、座艙和云端——并非孤立發展,而是會形成一個聯合的業務模式。他解釋說,智能輔助駕駛的發展將推動應用安全性的提升和覆蓋場景的增多,進而與座艙內的體驗相結合,實現“艙駕融合”。
在談到與東風的合作時,王曉剛表示,智能輔助駕駛在云端的開發量正在增加,這依托于強大的基礎設施。商湯從2019年開始在上海建立AIDC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這是其優勢所在。而東風則具有天然接近于客戶、能得到客戶反饋等優勢。雙方合作將算法和基礎設施相結合,鋪設數據管線,從而不斷從終端用戶處得到體驗反饋,驅動智能輔助駕駛體驗的迭代。
王曉剛還談到了大模型在汽車行業的應用現狀和未來走向。他表示,大模型賦能智能汽車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無論是從產品體驗還是技術架構來看,都能實現快速升級。商湯絕影在“端到端”智能輔助駕駛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了世界模型和模擬仿真技術,以提升智能輔助駕駛的安全性。
在座艙方面,王曉剛指出,大模型的能力為座艙產品體驗的提升打開了巨大空間。例如,通過AI技術可以實時監測駕駛員的狀態,包括是否適合駕駛、3D視線注視的目標等。當危險場景逼近且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時,AI系統能夠明確捕捉到并采取補救措施。
王曉剛還提到了強化學習在端到端智能輔助駕駛訓練中的應用。他表示,強化學習能夠產生超越人類的知識庫和解題思路,但離不開強大的仿真環境和世界模型。商湯絕影與東風的合作正是將強化學習、世界模型等技術應用于“端到端”模型中,使其更加強大。
在談到數據的重要性時,王曉剛指出,數據對于場景多樣性而言仍然非常重要。雖然強化學習可以重構場景并學出駕駛行為,但場景的多樣性不能憑空產生,需要通過數據來提供。因此,在智能輔助駕駛的發展過程中,數據仍然是一個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