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賣市場的競爭格局因京東的強勢加入而再起波瀾,美團與京東之間的補貼大戰如火如荼,然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餓了么似乎成了最容易被忽視的角色。
自京東啟動“外賣補貼大戰”以來,憑借巨額紅包的吸引力,其外賣訂單量在短短時間內實現了飛躍,于4月24日成功突破1000萬單大關。面對京東的猛烈攻勢,美團亦不甘示弱,迅速采取了相應的補貼措施,特別是在京東主攻的茶飲品類外賣上,展開了強有力的反擊。兩大平臺的官方發聲賬號“京東黑板報”與“小團有話說”在社交媒體上你來我往,消費者的討論與站隊更是熱鬧非凡。
然而,在這兩大巨頭激烈交鋒之際,餓了么卻顯得異常低調,除了少量的宣傳投放外,并未直接介入這場紛爭。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餓了么是否已經在這場大戰中選擇了“躺平”?
事實上,餓了么在外賣市場的地位一直較為穩固,長期占據第二的位置。但面對美團與京東的激烈競爭,餓了么的用戶群體卻出現了流失的現象。不少消費者表示,之前選擇餓了么主要是因為其價格優勢,然而隨著美團會員體系的改革以及京東的加入,餓了么的價格優勢已不再明顯,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使用美團或京東反而能點到更便宜的外賣。
例如,消費者葉晴曾長期是餓了么的忠實用戶,她表示選擇餓了么的主要原因是價格相對便宜。然而,隨著美團會員體系的調整以及京東的補貼大戰,葉晴發現美團和京東的外賣價格更加優惠,因此逐漸放棄了餓了么。這種現象在消費者群體中并不罕見,許多原本忠于餓了么的消費者都因為價格因素而轉向了其他平臺。
除了消費者,騎手們對餓了么的評價也褒貶不一。有騎手表示,餓了么的單價相對較低,且派單系統不如美團優化得完善,這導致餓了么在招聘騎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餓了么在騎手待遇方面的投入也不如美團和京東,這進一步加劇了騎手的流失。
商家們對餓了么的近況也表達了擔憂。一些商家表示,在京東介入外賣市場后,餓了么的單量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這既有歷史積累的問題,也有京東外賣介入的影響。商家們認為,餓了么在優惠活動方面的力度不夠大,是導致單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盡管面臨諸多挑戰,餓了么并未完全放棄抵抗。近期,餓了么宣布了一系列優化措施,包括在惡劣天氣下自動觸發補貼功能,確保騎手的勞動報酬不低于一定標準,并逐步推進取消超時扣款處罰。同時,餓了么也開始向部分消費者免費發放紅包,試圖挽回流失的用戶。
盡管如此,餓了么在這場外賣大戰中的處境依然艱難。想要在當前尚未盈利且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投入巨額資金進行補貼大戰,顯然是一個不切實際的選擇。因此,餓了么選擇在當前階段保持低調,等待時機成熟再進行反擊。
不過,從長遠來看,餓了么并不用過于擔心自己的地位會被撼動。雖然京東的外賣訂單量已經突破千萬,但餓了么的日均訂單量仍然保持在2000萬以上的水平。餓了么作為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被邊緣化,但仍然是阿里巴巴觸達外賣行業的唯一方式。因此,在關鍵時刻,阿里巴巴完全有能力為餓了么提供必要的支持。
餓了么在這場外賣大戰中雖然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但并未完全放棄抵抗。它正在等待時機成熟,準備進行有力的反擊。而在這場大戰的最終結果尚未揭曉之前,一切都還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