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團隊將回收自家具店的竹屑與牡蠣蘑菇菌絲體相結合,創造出了這種獨特的建筑材料。這些冷卻磚的表面設計有類似大象皮膚皺紋的紋理,這一設計不僅美觀,更重要的是能顯著降低熱量的吸收速度,并提升保濕效果,這對于被動冷卻系統至關重要。
真菌基質因其環保、多孔且輕便的特性,成為制造這種新型冷卻磚的理想材料。實驗室測試結果顯示,與普通瓷磚相比,這種新型冷卻磚吸熱速度更慢,冷卻速度更快。在模擬降雨實驗中,水滴能夠在冷卻磚的紋理表面上積聚,加速了蒸發冷卻過程,進一步提高了其冷卻效果。
盡管每個冷卻磚的生長周期約為一個月,給大規模生產帶來了一定挑戰,但NTU的研究團隊并未因此止步。他們正與一家本地初創公司緊密合作,探索擴大生產規模的可能性,并嘗試使用不同類型的真菌以進一步提升冷卻磚的性能和耐用性。這一創新不僅有望為建筑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還將為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