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市場在多重利好因素推動下,今年開年便展現出勃勃生機。根據知名研究機構IDC最新發布的報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實現了3.3%的同比增長,總量達到7160萬部,這一積極態勢已持續五個季度。
此番增長得益于“國補”政策與春節銷售旺季的雙重提振。然而,盡管數據亮眼,但增速并未完全達到IDC先前的預期。值得注意的是,國補政策并非惠及所有價位段,而是更多傾斜于中端市場,這一區間歷來是國內手機品牌競爭最為白熱化的地帶。
蘋果最新推出的iPhone 16e雖然也在國補范疇內,卻因產品力不足而未能贏得消費者的廣泛青睞。IDC分析師指出,國補政策的實施進一步加劇了中端市場的競爭,加之經濟大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對消費信心的影響,安卓品牌紛紛聚焦于1500-2500元高性價比的產品區間。
本周內,國產手機品牌密集發布最新中端旗艦產品,真我GT7、一加、紅米等品牌相繼亮相。從產品層面來看,中端旗艦手機今年在性能、續航等方面再度刷新紀錄,如電池容量突破7000mAh、旗艦處理器下探至2000元價位等。在市場不景氣、消費者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內卷”依然是今年中端機市場的關鍵詞。
性能、續航與差異化成為中端機內卷的三大方向。中國手機中端市場競爭激烈,約50%的用戶使用該價位段的手機。市場主要玩家包括真我、一加、iQOO、紅米、榮耀等品牌,它們主打高性能、高性價比,以爭奪這一龐大的用戶群體。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部分品牌負責人甚至在社交平臺上展開“暗戰”。
受制于成本,中端產品相較于高端旗艦機往往更具針對性,如強調性能或續航等。IDC分析師表示,中端機的產品定義決定了其競爭方向,如主打大續航的機型會配備大容量電池,針對戶外使用者的機型會加強防水防塵功能,而偏向游戲的機型則會采用高性能芯片。在影像方面的投入則相對較少,以與更昂貴的產品形成差異化。
今年,國產中端機在續航方面再度突破,7000mAh加上快充成為新標桿。真我GT7采用了7200mAh+100W續航組合,榮耀GT Pro也配備了7200mAh電池。硅碳負極技術的普及推動了手機電池能量密度和容量的提升,市場更傾向于大容量電池而非超高快充,預計今年7000mAh甚至更大容量的電池將越來越普及。
為了差異化競爭,不同品牌的產品還融入了獨特的設計或技術。部分高端設計元素如金屬中框、玻璃背板等被應用于中端機,提升了其質感和外觀檔次。同時,中端機的屏幕材質和護眼體驗也有所提升,如采用更優質的屏幕發光材料、支持高頻護眼PWM調光等。
國補政策在盤活中端市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盡管最高500元的補貼看似有限,但對消費者心理產生了顯著影響。最新發布的真我GT在國補后的起售價為2210元,讓不少用戶回想起了十年前1999元就能買到旗艦機的時代。國補政策的出現不僅刺激了中端市場的消費活力,還促使廠商在中端價位的產品布局上不斷加深,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購買需求。
小米在國補政策下受益顯著,今年第一季度時隔十年再次重登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的位置。小米依靠15系列的成功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站穩腳跟,份額穩定在第三位。IDC中國研究經理指出,小米是目前國補政策下獲利最大的品牌之一。國補政策對于2000-3000元價位段的中端機最為合適,這是國內的主流用戶人群和市場,也是小米的優勢領域。
然而,蘋果最新發布的iPhone 16e雖然在國補范圍內,但銷量不佳,對國內中端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iPhone 16e被視為iPhone 14、iPhone SE和iPhone 16的“廉價合體”,是一款入門機型,但缺乏誠意。國產廠商在3000-4000元價位段的銷量占比保持穩定,蘋果此次價格下探反而激發了國產廠商加速技術下放,客觀上提升了該價位段的產品力基準。
盡管國補政策刺激了中端市場的活力,但手機終端的整體需求仍處于低迷階段,尚未出現較大的刺激性增長。國補政策在初期效果顯著,但后續拉力逐漸減弱。從各省市國補政策的落地執行情況來看,存在不少問題,抑制了線下渠道參與的積極性。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表示,對國補政策持謹慎態度,認為其只能改變銷售曲線,而不能增加總量。
在國補政策的推動下,繼續擠壓價格帶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廠商將通過降價與補貼等方式吸引更多消費者,同時借助國補和以舊換新政策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進一步推動中端機市場的發展。在存儲等上游成本上漲的背景下,品牌產品力和市場化能力以及定價策略的差異化將成為爭奪中端用戶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