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顧20世紀歐美創業史時,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許多如今享譽全球的企業,都是從不起眼的農舍和車庫中起步的。蘋果、惠普、迪士尼等巨頭,都曾是這些簡陋場所中的一顆小小種子。而在音頻領域,森海塞爾同樣遵循了這一軌跡。
1945年,德國電子工程師弗里茨·森海塞爾在農舍中開啟了他的創業之旅。這位電子工程師或許未曾預料到,他的小小實驗室將成長為一家擁有近80年歷史的全球音頻巨頭。如今,森海塞爾在全球50多個國家設有研發中心、子公司和經銷商,員工總數超過2000人,其掌舵人則是弗里茨的第三代傳人——丹尼爾·森海塞爾和安德烈亞斯·森海塞爾兩兄弟。
在北京的森海塞爾辦公室內,丹尼爾·森海塞爾分享了他對專業音頻發展的見解,探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傳統音頻產業的結合,以及VR浪潮如何推動沉浸音頻業務的發展。他還談到了混合辦公、智能車載等新場景為企業帶來的機遇。
作為一名擁有11年Hi-Fi發燒經驗的愛好者,筆者對森海塞爾有著特殊的情感。從初中時購買的PX 200耳機,到如今專業級的HD 490 PRO監聽耳機,森海塞爾的產品一直伴隨著筆者的音樂旅程。而這家企業近年來的一些決策,也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2022年,森海塞爾決定將消費電子產品業務出售給瑞士的Sonova集團,這一舉動與許多企業“B端C端并進”的戰略大相徑庭。然而,丹尼爾·森海塞爾對此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表示,剝離消費級業務后,團隊能夠更專注于滿足專業客戶的實際需求,提供更全面的咨詢服務、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
森海塞爾的起步并沒有深厚的資本支持,但它憑借對技術的執著和創新,逐漸在音頻領域站穩了腳跟。從為西門子提供測量儀器和話筒組裝業務,到推出全球首款開放式設計的耳機HD 414,森海塞爾一步步奠定了自己在高端耳機市場的地位。
在音頻領域,技術的迭代速度相對緩慢,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競爭和技術門檻。森海塞爾之所以能夠在眾多老牌音頻廠商中脫穎而出,與其企業文化密不可分。丹尼爾·森海塞爾鼓勵員工不斷嘗試新事物,讓工程師們自由發揮,尋找全新的解決方案。這種創新精神,正是森海塞爾能夠在音頻領域持續領先的關鍵。
森海塞爾的無線多通道音頻系統(WMAS)就是其創新精神的體現之一。該系統能夠支持多達64條音頻鏈路,滿足復雜的大型和超大型舞臺應用。這種技術的突破,不僅提升了音頻傳輸的穩定性和效率,更為音頻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生成式AI、VR等新技術的興起,音頻行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丹尼爾·森海塞爾認為,盡管AI能夠生成逼真的聲音,但人們依然追求真實的聲音體驗。因此,森海塞爾將繼續專注于打造令人震撼的音頻產品,為用戶帶來身臨其境的聽覺享受。
在混合辦公和教學場景方面,森海塞爾推出了一系列麥克風解決方案,如TCC 2和TCC M天花陣列麥克風。這些產品能夠自動捕捉講話者的聲音,實現實時追蹤和不同發言人之間的智能切換,提升音頻質量。
森海塞爾還在車載音頻和虛擬現實領域進行了深入探索。其沉浸式音頻技術AMBEO能夠創造出令人震撼的音景,與現有標準兼容,如杜比全景聲。這一技術的應用,將為用戶帶來更加豐富的聽覺體驗。
作為音頻領域的佼佼者,森海塞爾始終保持著對技術的執著和創新精神。在未來的發展中,它將繼續深耕專業音頻領域,為用戶帶來更加優質、震撼的音頻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