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化的浪潮中,富士集團以獨特的姿態詮釋了“守正出奇”的商業哲學。這個曾以膠片業務雄霸一方的巨頭,在數碼相機的沖擊下,并未黯然退場,反而憑借一系列創新舉措,重新煥發了生機。
近年來,富士相機憑借其獨特的濾鏡風格,如“冷白皮”、“膠片感”等,在年輕消費者中掀起了一股熱潮。這些充滿“故事感”的成像效果,讓富士相機成為了不少攝影愛好者的心頭好,甚至被戲稱為“電子茅臺”,其二手市場價格也異常堅挺。在相機行業整體收縮的背景下,富士卻憑借復古美學和獨特的濾鏡風格,成功打響了品牌知名度。
然而,富士的成功并非僅限于相機領域。實際上,相機只是富士集團龐大業務版圖中的一塊拼圖。富士集團已經從曾經的“膠片帝國”,轉型為了一家多元化的國際企業。財報顯示,2023財年,富士集團總收入達到29609億日元,營業利潤2767億日元,2024財年前三季度這兩項數據又分別取得了8%和9%的同比增長。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富士在醫療健康、電子材料、影像和商業創新等領域的全面布局。
在醫療健康領域,富士憑借其在膠片時代積累的成像技術,成功切入了核磁共振、CT系統、超聲設備等高端醫療市場。富士還將膠片抗氧化技術融入美妝領域,推出了自有美妝品牌“艾詩緹”,進一步拓寬了市場邊界。在影像業務方面,除了廣受歡迎的富士相機外,拍立得等入門款影像產品也銷售火爆,為富士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富士的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面對數碼相機的沖擊,富士也曾陷入困境。但與其他膠片巨頭如柯達和愛克發·吉華不同,富士沒有選擇固守舊業或盲目跟風,而是果斷進行了結構改革和多元化布局。富士的CEO古森重隆在《靈魂經營:富士膠片的二次創業神話》一書中詳細記錄了這段歷程。他提到,富士通過徹底的結構改革和多元化經營,成功闖過了難關,實現了從感光材料生產到多元化經營的轉型。
富士在轉型過程中展現出了強大的商業判斷力和執行力。它并沒有停留在相機領域,而是以核心技術為錨點,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富士的多元化戰略并非盲目擴張,而是基于對市場趨勢的深刻洞察和對自身優勢的精準把握。這種“有序轉型,守正出奇”的策略,讓富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如今,富士已經成為了一家集醫療健康、電子材料、影像和商業創新等多領域于一體的綜合性國際企業。盡管前路并非暢通無阻,但富士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它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在變革的時代里,只有不斷創新和適應變化,才能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