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關于APP界面話術表述的爭議在網絡上悄然掀起,焦點直指辦公軟件WPS中的一項功能描述——“新增父主題”。這一表述迅速引發了部分網友的不適與質疑,他們認為“父主題”這一用詞帶有性別指向,可能引發心理上的不適。
起初,是一名小紅書用戶注意到了WPS中的這一細節,并表達了自己的疑惑與不滿。隨著話題的發酵,大量用戶涌入WPS應用商店,紛紛留下差評,甚至以戲謔的方式表達抗議,如“祝貴司收益父父父,股票爹爹爹”。
不僅如此,WPS的微博評論區也淪陷了,用戶們紛紛留言要求改回“母主題”,并揚言若不改將不再使用WPS,也不再充值任何費用。這一波操作迅速將WPS推上了風口浪尖。
隨著事態的擴大,網友們發現不僅WPS存在問題,包括Xmind、MindMaster等思維導圖APP,以及京東、微信、沃爾瑪、豆包、知乎等常用軟件也采用了類似的表述。這引發了更廣泛的討論和質疑,有網友甚至認為這可能是某些公司的惡意篡改。
然而,經過深入調查,網友們發現WPS早在2020年的軟件介紹視頻中就已經使用了“父主題”這一表述,并不存在近期偷偷改字的情況。實際上,在計算機領域,用父子概念來形容層級關系是相當普遍的,如父節點(parentNode)和子節點(childNode)。英文表述中并沒有明確的性別指向,而且有些教材也會將parentNode翻譯成雙親節點。
百科中對樹結構的定義也曾經使用過“父與子”來指代節點關系,后來才逐漸被中性的“父母”和“孩子”所取代。類似地,術語“uncle”仍然被廣泛用于指代與父級處于同一級別的其他節點,但有時也會被諸如“ommer”之類的中性術語取代。
截至12月27日中午12點,雖然大部分APP的客服人員表示對“父主題”名稱感到冒犯,并承諾會收集建議并反饋,但尚未有公司官方正式回應這一爭議。